企业危机沟通

搜索文档
需要“体检”的是爱康国宾,且不能走几百块的套餐
虎嗅· 2025-07-31 10:16
核心观点 - 爱康国宾因客户质疑10年体检未发现肾癌而陷入公关危机 公司采取法律手段起诉客户 但暴露了体检行业在信任沟通和治理透明性方面的系统性缺陷 [1][2][4] 事件背景与法律进展 - 律师张女士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使用基础套餐体检 2024年被确诊肾癌晚期但爱康国宾称北大医院报告标注为早期 [1][5] - 爱康国宾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张女士造谣 法院已立案受理 [2][3] - 律师分析显示若张女士无法举证仪器问题或样本未送检等漏检证据 企业名誉侵权诉讼胜算很大 [7] 信任沟通缺失 - 体检与诊断边界模糊 爱康国宾营销中使用"疾病检测""私人医生"等关键词 客观上营造"体检能发现所有疾病"的公众预期 但争议时又强调"体检不等于诊断" [8][9] - 公司危机处理偏向法律化而非沟通化 跳过理解公众关切直接进入对抗模式 被舆论解读为冷漠推责 [9][10] - 基础套餐局限性:张女士十年体检均为北京律师协会提供的福利基础套餐 除2017年外未自费购买任何特色或升级项目 [6] 治理透明性缺陷 - 爱康国宾曾出现多起癌瘤漏诊案例 安徽消费者质疑CT漏诊病灶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总量达1200余条 包括"体检正常却短期内确诊癌症"案例 [12] - 公司2019年从纳斯达克退市后不再受SEC信息披露要求 从未主动发布完整ESG报告 公众无法了解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和投诉数据等关键信息 [15][16] - 治理机制存在盲点:企业难以快速调取10年历年报告追踪检查环节和责任方 风险提示有效性不足(如2023年报告显示"肾钙化灶和肾错构瘤可能"但未醒目提示或跟进解释) [13][14] 行业系统性問題 - 体检行业存在乱象:曾有同行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 抽血后不做检测直接出结果 因检出癌症概率仅千分之三 [11] - 健康服务机构普遍缺乏可验证的治理:极少企业披露医疗服务关键质量指标(如漏检率、阳性检出率)、医疗类投诉量级与解决率 [16][17] - 行业治理需升级:需打通历年报告数据形成可追溯档案 建立关键指标自动预警与二次复核机制 设立清晰责任边界与问责机制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