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
搜索文档
当新闻发布会开始邀请KOL……
新京报· 2025-10-13 19:05
文|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反观传统媒体,针对品牌活动方面的报道,更多停留在品牌曝光层面,媒体真正擅长的对行业趋势、社会影响的系统分析,效果却难以量化。 02 记者丧失"首发优势" 随着KOL大量参与活动,记者的现场报道权正在经历一种"隐性流失"——品牌方往往会将有限的席位、采访机会和优质资源向KOL倾斜。 你有没有发现,和记者一起参加品牌新闻发布会的,早就不局限于媒体同行了…… 01 KOL进入邀请名单 传统媒体时代,品牌活动的媒体邀请函主要面向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记者,邀请门槛高且名额有限。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品牌活动邀约名单 上,KOL(关键意见领袖)数量日益增多。 KOL以个性化表达、垂直领域专业知识和高度互动性,建立了与粉丝的强连接,这种关系资本成为其吸引品牌的核心资源。 对品牌方来说,可量化的投资回报至关重要。KOL凭借其精准的粉丝群体和强大的转化能力,能够直接带来销售增长。 KOL内容特有的主观性、商业性更易获得传播优势。在追求快速产出的内容环境中,记者精心准备的深度报道可能被KOL的即时、感性内容淹没。 除此以外,KOL凭借其灵活的内容生产机制和简化的审核流程,往往能够在活动期间甚至 ...
媒体已被自媒体秒成渣,你却还在上班打卡
虎嗅· 2025-10-04 15:04
对电视台主持人来说,搞短视频简直是降维打击。加上前些年企业营销预算充足,自媒体正处流量红利 期,没多久她就组建了自己的拍摄团队。凭借稳定输出的优质内容,她靠口碑不断获得新合作,渐渐拥 有了稳定的客户和业务。 口罩前她生意不要太好,法国波尔多就去了十几回,每回出场费8到10万打底,商务舱往返;这两年媒 体一片低迷,她的变现能力依旧能打:团队里的专职摄影师,月薪平均能拿到5万;就连兼职摄影师, 在她这月收入也有2万~3万。 这样的收入,让绝大多数"媒体老师"自愧不如。事实上,收入反映的只是一种结果,当机构媒体被自媒 体全方位超越,年轻和中年媒体人该何去何从? 我认识一位旅行生活方式的头部自媒体人,姐们学播音主持出身。十多年前,因为受不了体制内的束 缚,又生性爱玩,她从电视台裸辞。四处游历时,她琢磨着找份能光明正大"旅游"的事业,没想到竟意 外踩中了短视频的时代风口。 傲慢:正在消失的媒体光环 传统媒体人的傲慢,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这种既傲且慢,除了媒体大厂title之外,更深层的根源,在 于曾经牢牢掌握的媒介话语权。 从解决户口到社交体面、头顶光环登堂入室,光鲜亮丽的媒体人曾是被外界仰视的对象。像我当年毕业 就进 ...
高校新媒体矩阵,正在沦为负资产
虎嗅· 2025-08-08 18:23
对我之前经历比较了解的朋友们大概知道,我曾经也帮忙创建、运营过一段时间母校官方的哔哩哔哩账号,并且至今我也是母校校内各大单位、机构官方 媒体的忠实读者,毕竟我还要在里面挑错和捕风捉影呢。 但我今天却要发一个暴论,我认为,高校在各个平台开设的,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矩阵,正在加速沦为负资产。 与新媒体概念相对的,是以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为主的旧媒体。2012年前后,随着4G和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快速普及,无数的 网站从电脑的网页门户搬到了手机的APP中,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相对封闭又彼时内容还算丰富的社区,并逐渐变成了社会新闻热点的诞生地和发酵地。 于是,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单一、被动、低效,人们逐渐发现在这些新媒体社区里,反而更能快速地了解新闻热点。随即,传统媒体逐渐式微,而新媒体之 风,却开始吹遍神州大地。 从"人人网"到"QQ空间",从"微博"到"微信公众号",一个个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疯狂地在流量的蓝海里跑马圈地。与之并行发展的,是彼时还在小打 小闹的自媒体。他们在聊天室、论坛和博客里孕育,在QQ空间的火星文和百度贴吧的楼中楼里萌芽,在140字的微博和能发视频的优酷土豆里成长,一路 向着未来未知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