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行器复杂环境效应
搜索文档
广东深圳落地投用全球首个低空风洞 低空飞行器在这里“极限测试”(探一线)
人民日报· 2025-11-22 06:26
通过"自定义航班",用200至300公里的时速实现半小时内百公里精准抵达;人们出行不再是下楼,而是 从楼顶起飞……未来,真正意义上的"点对点"通勤不再是梦想。 "低空经济拼的不是单点技术,而是产业链协同。"杨军表示,在城市低空飞行这一赛道,全球尚未形成 统一标准,要通过原创研究,在低空领域构建自主科研体系和工业体系,努力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航空界有一句老话,"无风洞,不飞行。"早在1901年,莱特兄弟便建造了用于飞行测试的风洞,但如今 全球1000多座风洞中,鲜有能够模拟低空真实复杂环境的设施。要想测试低空飞行器复杂风场下的抗风 性能和飞行性能,需要等大风天"追"着风跑。 为此,深思实验室研发了全球首个低空风洞,通过人工控制,就能高精度复现城市峡谷风场、热岛效 应、风切变、下击暴流等城市典型风场及极端气象,为飞行器安全边界划定提供科学支撑。 引导风洞分为内外舱两部分,外舱直径18米、内舱直径10米,可支持翼展4米的航空器在垂直起降、巡 航、悬停等姿态下的气动特性、飞控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研究。该风洞采用"风机矩阵"设计,由3组不 同方向的风机矩阵和底部的1组绕流风机组成,风速最高可达60米每秒,响应时间缩短至2 ...
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聚焦低空飞行器复杂环境效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7-17 10:39
低空飞行器复杂环境效应专题论坛 - 论坛由中国航空学会承办 聚焦低空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技术挑战 源于2024航空领域重大科技问题之一 [1] - 汇集近百位来自科研院所 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 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教授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陈暘等 [1] 专题报告内容 - 5位专家分别就低空飞行器的背景需求 关键技术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建议作报告 [3] - 参与专家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航空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 [3] 圆桌讨论成果 - 聚焦飞行安全影响要素 设计安全重点领域 运营安全思考及政策与技术矛盾等议题 [5] - 形成协同设计 数据赋能 政策创新三点共识 讨论由吴希明研究员主持 [5] - 参与专家来自中航工业自控所 中国航空工业直升机所 中国民航大学等机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