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数据共享

搜索文档
万亿级健康险 能否助险企突破增长瓶颈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5
行业背景与转型动因 - 保险行业面临利差损风险加大和投资收益承压挑战 传统储蓄型保险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行业亟须通过深度转型寻找新增长动能[2] - 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时点渐近 保险公司纷纷布局分红险和健康险两大方向 以防止利率调降后产品失色[1] - 健康险成为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共同的"新增长曲线" 寿险公司需由主要依赖利差转向多元盈利 财险公司需在车险增速放缓背景下突破增长瓶颈[1] 健康险市场现状与数据 - 2024年前4个月健康险保费收入4557亿元 同比增长超4% 快于保险业整体增速 其中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8.5% 人身险公司同比增长2.4%[5] - 健康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未达预期:2022年8653亿元 2023年9035亿元 2024年9774亿元 连续三年未突破万亿元 距2025年2万亿元目标差距显著[5] - 疾病险和医疗险占据健康险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医疗险正迅速增长且占比提升较快 成为健康险市场新支柱[2] 产品结构与业务特点 - 寿险公司专长长期健康险 件均保费较高且毛利率较高 财险公司聚焦短期医疗险 件均保费偏低且毛利率相对较低[3] - 市场接受度较高的健康险类别集中在医疗险 但存在件均保费较低、产品形态复杂、销售渠道适配难题[1] - 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 重疾险保障范围、赔付次数和赔付比例差别不大 存在"贵而不惠"、价格偏高保额偏低问题[7] 发展挑战与行业痛点 - 护理险、失能险等规模小且发展滞后 老年人群保障缺口显著 产品存在"保健康不保非标体""保短期不保长期"等错配现象[6][7] - 中小险企在健康险销售渠道上不具优势 缺乏医疗康养资源 存在与医疗体系协同不足、数据基础薄弱、控费机制不健全等短板[6] -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存在理赔门槛高和保额虚高问题 短期医疗险无法提供长期性保障 服务体系尚未成熟[7] 解决方案与发展方向 - 需打通医保、医院、医药之间的信息鸿沟 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为健康险产品精准定价、核保风控提供数据支持[8][9] - 建议建立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 制定统一数据互联互通标准 鼓励医疗机构与保险行业数据对接 形成支付方与服务方双向联动[8] - 保险公司应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产品 如老年护理险、特定疾病险 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9] 公司战略与差异化竞争 - 寿险公司可凭借品牌认知度、客户资源和长期资金管理优势 深化长期健康险产品研发 打造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体系[9] - 财险公司可利用机制灵活特点 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医疗机构合作 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短期健康险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9] - 行业需要建立多元盈利模式 重点关注一年期健康险和健康服务 大幅提升健康保障型业务年化新保费占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