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假阴性
icon
搜索文档
年年体检正常,为啥还是得了癌症?
虎嗅· 2025-07-31 13:43
癌症筛查技术局限性 - 现有癌症筛查技术多数无法提高人群生存率 因多数试验未能证明筛查组比未筛查组存活更久[2][4] - 筛查有效性黄金标准是证明早期发现能降低死亡率 但人类几十年探索中达此标准方法凤毛麟角[2][4] 筛查无效性原因 - 筛查发现晚期肿瘤对改善预后无意义 发现惰性肿瘤(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亦无临床价值因这些肿瘤本身不致命[3] - 卵巢癌筛查研究案例显示:虽发现更多早期病例但患者生存率未变化 证明筛查无效[4] 误诊风险问题 - 假阴性风险(漏诊存在肿瘤)和假阳性风险(误报肿瘤)广泛存在 影响筛查可靠性[4][7] - 肿瘤标志物用于健康人群筛查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过高 全球主要指南不推荐其作为独立筛查手段[7] 有效筛查方法 - 经证实有效的癌症筛查方式包括:肠镜查肠癌 胃镜查胃癌 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吸烟者/高危人群) 乳腺X光/B超查乳腺癌 细胞学检查/HPV检测查宫颈癌[8] - 脑瘤、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等目前尚无有效筛查方式[9] 商业体检行业现状 - 商业体检机构偏好速度快利润高项目(如肿瘤标志物抽血检测)而非效果最好项目(如耗时且要求高的肠镜/胃镜)[10] - 标准体检套餐常包含不靠谱肿瘤标记物却缺失靠谱癌症筛查项目[10] 筛查适用人群 - 肠镜筛查推荐45岁起始(较旧指南提前5年)20岁以下人群除非有家族史不需筛查[11] - 乳腺癌筛查推荐40岁普通人群起始 宫颈癌筛查20多岁可起始 吸烟者及高危环境暴露者推荐40岁起始低剂量螺旋CT[11] - 风险越高人群筛查性价比和有效率越高[11] 技术发展方向 - 液体活检技术通过血液检测癌细胞突变DNA 有望实现多癌种一次性筛查[12] - 人工智能通过图像识别在X光/CT片中识别人眼难辨早期肿瘤 具应用潜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