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策略
搜索文档
HyperEVM“榜一”套利团队公开策略:如何半年搬出 500 万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0-26 00:5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详细记录了一个团队在Hyperliquid和HyperEVM生态系统之间进行高频套利交易并取得显著成功的案例,重点阐述了其策略演变、技术优化和运营协作 [2][3][4][5] - 通过识别并利用两个平台间因区块时间差异导致的价格延迟套利机会,该团队构建了自动交易程序,并通过一系列策略优化(如手续费返还利用、挂单模式切换、永续合约引入)成功压制竞争对手,实现了巨额交易量和利润 [5][8][9][16][24] - 该案例揭示了在快速发展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Layer 2生态中,技术驱动型套利策略所能创造的巨大价值,以及持续优化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7][28] 套利机会的识别与初期策略 - 套利机会源于HyperEVM的2秒区块时长,这导致其上的HYPE代币价格更新存在延迟,经常相对Hyperliquid现货出现低估或高估 [3][4] - 初期策略是在价格出现差异时,在价格较低的平台上买入HYPE,同时在价格较高的平台上卖出进行对冲,例如在HyperEVM上用USDT0买入被低估的HYPE,然后在Hyperliquid上卖出HYPE换取USDC,最后再将USDC换回USDT0 [5] - 初期尝试即获得成功,头几天在Hyperliquid上的日交易量达到20-30万美元,并实现了数百美元的小额利润 [6] - 初始执行套利的利润阈值设定为扣除手续费后高于0.15% [7] 竞争策略与规模扩张 - 为压制识别出的两家竞争对手,团队利用其资金规模优势,质押10万枚HYPE获得了30%的交易手续费返还,并将利润阈值从0.15%大幅下调至0.05% [8] - 该策略目标是在两周内实现超过5亿美元的交易量,以提升在Hyperliquid上的手续费等级,从而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 [8] - 策略成功击溃竞争对手,实现了超过5亿美元的交易量,并在竞争对手关停程序当天获得了高达12万美元的单日利润 [9] - 在竞争压力下,利润空间被压缩至0.04%的超窄区间,但团队日利润仍稳定在2万至5万美元之间 [9] 技术瓶颈与优化方案 - 规模扩张遇到瓶颈,主要限制是HyperEVM每个区块的gas上限为200万,而单次套利交易需约13万gas,导致每个区块最多只能容纳7-8笔交易 [11][12] - 为解决交易拥堵和资金头寸失衡问题,团队采取了多项优化措施:使用超过100个独立钱包分散发送交易;每个区块最多执行8次套利;动态控制gas,在gas费高时提高最低投资回报率要求;实施速率限制,在过去12秒内发送交易过多时提高利润要求 [13] - 团队对优化极为专注,持续改进策略以维持领先地位 [14][15] 策略演进与重大改进 - 团队将套利模式从“吃单方”升级为“挂单方”,此举可捕捉HYPE的针尖波动并节省0.0245%的手续费,但挑战在于可能无法及时在HyperEVM完成对冲导致头寸失衡 [16][17] - 通过引入“利润区间”、“可参与的AMM池”等新概念和参数,并利用时间加权平均价格平仓以限制风险,团队成功实现了挂单套利,交易量达到竞争对手的20倍 [18][21] - 为规避在Hyperliquid上进行USDT0/USDC转换带来的手续费和滑点损失,团队构建了新逻辑,设定USDC和USDT0的余额阈值,并引入Cowswap API作为真实价格数据源,在满足条件时跳过转换步骤 [23] - 团队引入永续合约套利,利用其成交量更高、手续费更低(0.019%)的优势,并捕捉溢价/折价和资金费用带来的额外机会,此改进带来了约60万美元的资金费用收益 [24][26] 团队分工与协作模式 - 团队由两人组成,分工明确:一人完全负责编码和搭建控制面板;另一人虽不会编码,但擅长配置和优化交易策略 [27] - 两人性格与工作风格互补:编码者偏好频繁更新和快速试验;策略配置者则相对保守,主张稳定盈利,任何改动均需经过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后执行 [27] - 合作模式类似于Blur挖矿时期,强调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解决问题、优化算法和对齐思路 [27] - 在经历约250次程序更新后,团队感到对程序的某些部分不再完全理解或控制,这反映了复杂系统演进中的挑战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