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超重肥胖

搜索文档
我国多举措筑牢儿童健康防线
新华社· 2025-05-31 02:51
儿童健康水平 - 2024年全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 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5 6‰ 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1] - 与5年前相比 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0%以上 神经管缺陷 唐氏综合征等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21% [2] - 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1 2% 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2] 医疗服务供给 - 全国8000多所综合医院可开展儿科门诊或住院服务 98%的县医院已设置儿科 超过8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 [2] - 2025年至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 推动全国二 三级公立综合医院提供儿科服务 [2] - 到2025年底推动2000家医疗机构达到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要求 到2030年全国90%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建成儿童友好医院 [2] 疾病预防与疫苗接种 - 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覆盖全国60%适龄女孩 [3] - 浙江省2024年为7 6万名13至14岁适龄女生完成HPV疫苗接种 [3] - 全省2100多家中小学聘任健康副校长 托幼机构健康副园长实现全覆盖 [3] 儿童健康问题防控 - 全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下降 但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仍呈上升趋势 [4] - 实施"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 将儿童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 推动预防肥胖关口前移至孕期 [4] - 全国0至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5 4%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呈下降趋势 [4] - 开展5次屈光筛查 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 [4]
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新京报· 2025-05-30 20:23
儿童健康数据 - 全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持续下降 但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仍呈上升趋势 形势不容乐观 [1][2] - 2024年全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 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5 6‰ 达历史最好水平 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1] - 2010-2023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 8岁 其中21 7%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 [1] - 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5年前下降30%以上 神经管缺陷和唐氏综合征等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21% [1] - 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1 2% 达历史最低水平 [1] 医疗服务覆盖 - 全国8000多所综合医院提供儿科门诊或住院服务 98%县医院设置儿科 超80%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 [2] - 2024年底前推动2000家医疗机构达到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要求 2030年目标为全国90%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建成儿童友好医院 [2] 健康干预措施 -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纳入健康中国战略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纳入考核指标 [2] - 推动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指导超重肥胖儿童加强自我管理 减少进食并增加运动量 [2] - 促进医疗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针对超重肥胖儿童开展早期干预和个性化干预 [2] 疫苗接种进展 - 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已覆盖全国60%适龄女孩 [1]
@家长们:想给孩子补营养,这些错误做法要避开
央视新闻· 2025-05-21 10:20
中国儿童营养健康现状 - 我国6至17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高达19% 即每5个儿童中有1个超重或肥胖 [1] - 若不采取有效措施 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可能升至31 8% [2] 儿童肥胖成因分析 - 近20年主要诱因包括:高糖高脂饮食增加53%、加工食品消费上升47%、含糖饮料摄入增长62%、外卖快餐普及率提高39%、运动量不足等 [2] - 膳食结构失衡表现为:蔬菜水果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32%、奶类大豆不足41% 同时油盐糖摄入超标28% [2] - 存在维生素A D及钙等微量元素缺乏的"隐性饥饿"现象 影响免疫系统发育 [2] 儿童肥胖的长期健康风险 - 儿童期肥胖会使脂肪细胞数量永久性增加 成人后肥胖风险提升3 2倍 [4] - 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患病风险较正常体重儿童高2 7倍 [4] 家长营养认知误区 - 错误认为喝汤比吃肉营养:汤中仅含10%可溶性营养素 90%蛋白质铁锌仍保留在肉中 [5] - 用水果替代蔬菜:水果含糖量比蔬菜高63% 有机酸刺激食欲可能导致过量进食 [6][8] - 限制主食摄入:碳水化合物对大脑供能效率比蛋白质高40% 且不增加肝肾负担 [10] 膳食结构调整建议 - 当前学龄儿童全谷物摄入量仅为推荐标准的35% 建议增加糙米燕麦等全谷物 [11] - 全谷物含B族维生素可促进生长发育 膳食纤维含量比精制谷物高82% [13] 饮食行为管理 - 食物奖励机制存在问题:用高油盐糖食物作为奖励 可能建立不健康心理依赖 [15] - 这种模式使儿童成年后情绪性进食风险增加58% [15]
最新研究:学龄前儿童肥胖风险存在居住地差异,女童高于男童
第一财经· 2025-05-11 11:42
学龄前儿童体脂率现状 - 我国学龄前儿童体脂率最高的地区为黑龙江省(23 3%)、辽宁省(23 0%)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2 5%) [1][5] - 体脂率最低的地区为海南省(18 4%)、广东省(18 4%)和广西壮族自治区(17 9%) [1][5] - 全国学龄前儿童平均体脂率为20 7%,其中女孩(22 1±5 0%)显著高于男孩(19 2±5 4%) [3] 体脂率研究意义 - 体脂率较BMI更准确反映脂肪含量,是识别"隐形肥胖"的主要指标 [3] - 体脂率升高与骨密度降低、下肢损伤和全身性炎症等健康风险相关 [3] - 研究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覆盖全国31个省份3-6岁幼儿 [3] 地域分布特征 - 呈现"北高南低、中部过渡"地理格局,东北华北高体脂率聚集,西南华南低体脂率聚集 [4] - 城市儿童体脂率(20 9%)高于农村(20 4%),反映社会经济和饮食模式差异 [4] - 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和"博乐-台北线"两侧体脂率呈对称分布 [4] 影响因素分析 - 北方寒冷气候可能促使脂肪积累用于体温调节 [5] - 居住环境特征(绿地可用性、颗粒物污染、学校周边环境)是关键决定因素 [5] - 父母超重与儿童体脂率高度关联,反映遗传倾向和家庭行为影响 [5] 公共卫生挑战 - 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已突破10%大关(10 4%) [1] - 若不干预,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预计达31 8% [1] - 学龄前是体重管理关键期,早期脂肪积累易导致青少年期肥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