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电站降本
icon
搜索文档
开“卷”?能源巨头涌入钙钛矿
经济观察报· 2025-06-24 19:10
核心观点 - 钙钛矿因其高光电转换效率(单结33% 叠层45%)和晶硅行业亏损现状,成为光伏企业转型的"唯一选择" [2][4] - 2025年被视为钙钛矿量产元年,多家企业投建GW级产线并探索消费端应用场景 [3][7] - 技术层面钙钛矿比晶硅复杂得多,原料配方迭代快(每月发生技改),叠层工艺难度高(四端技术路线效率达45%),短期内不易出现行业"内卷" [24][27][28][31] 行业动态 - 头部企业布局:协鑫光电年内落地500MW全球首条大尺寸高效率产线,仁烁光能/纤纳光电各规划两条500MW产线 [8][9] - 传统光伏巨头投入:隆基/通威/天合等均研发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通威试验线效率达34.17%,华晟新能源建成100MW产线 [10][11] - 跨界玩家入场:中石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加速建设中试线,设备商迈为股份拟募资2亿元建设年产20套设备项目 [12] 技术优势 - 效率突破:量产晶硅组件效率均低于26%(隆基25.9% 晶澳25.5%),而钙钛矿理论效率超33% [18] - 成本潜力:理论上钙钛矿生产成本低于晶硅,当前协鑫100MW产线因规模小导致成本高,但订单已接满(年销售额千万元级) [18] - 工艺革新:钙钛矿原料需动态调整配方(每月技术迭代),四端叠层技术兼容TOPCon/BC/HJT等现有路线 [25][27][31] 应用场景 - 消费端切入:初创企业优先开发路灯/车棚等小尺寸场景(易研发生产),但市场空间有限 [14] - 电站替代:协鑫1MW钙钛矿电站运行一年无衰减,组件成本占比降至10%(BOS成本占90%),效率提升对系统降本更关键 [15][17][18] - 尺寸灵活性:大尺寸组件(2mx1m)可切割适配不同场景,光伏电站更关注效率而非成本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