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无人化农业
搜索文档
福建80后博士,靠“干农活”年入10亿,要IPO了
创业邦· 2025-10-06 11:3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启动港股IPO进程,此前曾于2021年11月谋求科创板上市,后于2022年5月因战略调整主动撤回申请[2] - 公司聚焦于打造农业机器人,产品线覆盖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以及物联网智慧农场系统等[2] - 截至2024年,公司在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及农业无人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0.7%与17.1%,在这两个细分领域均位列全球第二[2] - 公司产品已进入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泰国正大集团、NIK、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等国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18]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彭斌为福建三明80后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并荣获“微软最有价值专家”称号[4] - 公司于2007年创立,初期聚焦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后于2013年通过新疆棉田喷洒落叶剂的尝试转向农业赛道,并于2014年在新疆组建实地团队验证农业无人机全流程[6][7] - 面对外界对农业科技赛道的质疑,彭斌坚持公司是服务于农业的科技企业,认为智慧农业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均年龄达60岁)为自动化技术提供了理想应用场景[9] 商业模式演变与产品体系 - 公司商业模式经历演变:2016年推出第一代植保无人机但因设备成本高销售不理想,转而尝试直营服务模式;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于2017年终止直营服务,转向对外销售设备及为经销商提供数据服务[10] - 目前已构建从空中农业无人机、遥感无人机,到地面农业无人车、遥感设备与智能灌溉系统的全链条产品体系,服务覆盖872万农户、6亿亩农田[10] - 农业无人飞机是核心产品与主要收入支柱,融合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智能喷洒等多项先进技术[1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6.0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66亿元;2025年前六个月营收达7.4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3亿元增长2%[17]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的1.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亿元,毛利率从17.9%提升至31.9%;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2.55亿元,毛利率为34.3%[17] - 公司在2022年与2023年分别录得净亏损2.54亿元和1.33亿元,但在2024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7040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攀升至1.3亿元,同比增长49.1%[17] 收入结构与市场分布 - 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产品线:农业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及配件[12] - 农业无人飞机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78.6%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9%,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收入为6.63亿元[14] - 中国市场是主要收入来源,但海外市场增长强劲:海外市场收入从2022年的1.4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9.4%[18] 产品效能与竞争优势 - 极飞无人机搭载高精度RTK定位系统,可实现厘米级路径飞行和全自主规划,其智能离心雾化喷头能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浪费[14] - 在亚洲水稻种植区,使用极飞无人机对1000亩农田进行农药喷洒,可将所需人力从10–20人工作5–10天减少至1–2人工作1–2天,同时提升作物产量5–10%,节约农药20–30%,节水约90%[15] - 除农药喷洒外,无人机还可通过更换任务模块实现种子与肥料的精准播撒,并承担田间短途物资运输任务[15] 行业竞争格局与资本背景 - 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从2019年的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以约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攀升至109亿元[19] -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大疆,以2024年营收计算,大疆在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占有率为63.9%,极飞科技占比为20.8%[19] - 公司获得多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高瓴创投、百度资本、软银愿景基金、联通广新基金、创新工场和广州越秀资本等;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10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7亿元[2][19] - 在本次IPO前,创始人彭斌合计持股比例达42.96%;软银愿景基金持有12.86%,百度资本、创新工场分别持股6.12%、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