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经济格局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潘功胜:继续发挥世界经济主引擎作用;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每周金融评论(2025.10.13-2025.10.19)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0 18:48
热点聚焦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全球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世界经济增长形成拖累,全球增长动能趋弱 [7] - 发达经济体财政可持续性及其溢出效应引发担忧,金融市场波动性可能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严峻挑战 [7] - 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 [7] 重大政策 - 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9] - 修订内容完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制度,从任职、履职、离职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 [9] - 健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薪酬管理制度,规定董事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个人业绩相匹配 [9] - 规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严格限制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审议责任、决策要求 [9] - 做好与其他规则的衔接,完善公开征集股东权利以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职责等规定 [9] 重大事件 - 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于2025年10月18日上午举行视频通话,就双边经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交流 [11] - 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围绕落实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的重要共识 [11] 重要数字 - 我国202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第三季度增长4.8% [12]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 [12] - 我国10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 [13] -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为19个月来首次突破1% [13] - 金饰品价格同比上涨42.1%,反映居民对非必需品的消费信心逐步修复 [13] 财政部政策动向 - 财政部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 [8] -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总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 [8] - 此次安排结存限额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8]
潘功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倡导开放、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
金融时报· 2025-10-18 15:37
全球经济格局与挑战 - 全球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受地缘政治与技术变革等因素影响 [1] - 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世界经济增长形成拖累,全球增长动能趋弱 [1] - 发达经济体财政可持续性及其溢出效应引发担忧,金融市场波动性可能加剧 [1] -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严峻的挑战 [1] 国际合作与多边体系 - 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协调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1] - 倡导开放、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 [1] - 中国最近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韧性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1] - 中国愿进一步深化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支持基金组织在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开放新格局下如何走稳全球路?专家为浙企“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5-22 22:10
全球经济格局与浙江外贸机遇 - 全球经济格局经历深刻变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对浙江等开放型经济大省构成重要课题 [1] - 外贸企业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快速变化的挑战,但也是抓住新机遇的关键窗口 [1] - "浙里出海"会议旨在帮助外向型企业把握宏观形势,应对挑战并捕捉机遇 [1] 中国对外开放新特征 -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高水平、深层次、多领域的新阶段,形成超大规模单一市场优势 [3] - 中国具备"销地产、产地销"功能,构建了从原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完备产业链生态 [3] - 中国制造依托科技创新向中高端迈进,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3] 科技竞争与区域创新 -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需以开放姿态融入国际创新合作 [3] - "杭州六小龙"等创新企业涌现,浙江应发挥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先发优势 [3] - 需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与技术精度,推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升级 [3] 新兴市场与产业机遇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呈现高增长潜力 [4] - 全球经济挑战中蕴含新势力起步良机,企业需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4][5] - 企业应洞察本质识别趋势,在规则重组中把握确定性机遇 [5]
美日爆发第一轮激烈交锋,特朗普强迫日本对华“分手”,日本跳反
搜狐财经· 2025-04-30 14:24
美日贸易摩擦背景 - 特朗普政府突然对日本汽车、钢铁等核心产业加征24%关税,其中汽车出口占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34%[3][5] - 日本企业需承受10%基础关税和25%汽车关税的双重压力,90天缓冲期实际效果有限[5][6] - 美国要求日本消除685亿美元贸易逆差,并强制采购滞销的液化天然气和大豆[8] 日本的反制措施 - 日本持有1.1万亿美元美债作为战略武器,通过"美债核威慑"迫使美国暂停关税升级[12] - 首相石破茂公开拒绝美国要求,三个月内两次向中国递出合作橄榄枝[10] - 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规定并增加美国大豆进口,但明确拒绝在农产品市场开放上妥协[27] 产业链与科技博弈 - 美国要求日本切断与中国产业链合作,但中日贸易额占日本外贸总额20%,汽车零件供应链面临崩盘风险[8] - 中国7纳米芯片突破(中芯国际)和华为麒麟9100芯片促使日本重新评估科技合作路线[16] - 日本汽车业面临抉择:放弃中国市场或与中国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16]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 特斯拉、大众、三星等跨国公司加速对中国投资,美元结算体系受到挑战[20] - 传闻日本央行增持黄金以对冲美元贬值风险[20] - 半导体、汽车关税等27项谈判条款涉及地缘政治,将重塑产业格局[23][25] 行业影响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直接冲击日本汽车产业,每辆出口美国汽车成本增加近30%[3][5] - 美国要求日本拆除汽车产业"非关税壁垒",可能改变本土市场保护机制[8] - 全球车企调整战略,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美日博弈新战场[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