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
搜索文档
 周大生一年关闭560家店|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04 12:41
1.周大生一年关闭560家店 点评:芯片巨头连年提价,技术霸权下的市场博弈。 尽管金价一路攀升,但黄金珠宝企业的盈利却反向下行,多家头部品牌已开始缩减门店规模。周大生 (002867.SZ)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终端门店数量为4675家,较上年同期净减少560 家,其中加盟门店减少380家,成为关店主力。 点评:老牌珠宝遇冷,关店潮折射转型阵痛。 2.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之子上海买入自家豪宅 近日,嘉里建设有限公司(00683.HK)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郭孔华于10月31日 与嘉里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卓妙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购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金陵华庭一套449平方米 的四室房源,交易总价约为1.168亿元(约1.277亿港元),单价超26万元/平方米。 点评:商界巨子低调布局,显市场信心与家族传承。 3.消息人士:台积电启动"连4年涨价"计划,5纳米以下估涨约5-10% 产业人士透露,台积电已通知客户,自9月起,针对5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启动连续4年涨价计划,业界形容这 是"AI时代以来首次长期涨价行动"。芯片设计业者指出,台积电此次调涨恐怕意味将逐步缩减7纳米以上成 ...
 彭博:英伟达一周营收4000亿美元,黄仁勋的并购狂潮功不可没
 彭博· 2025-11-03 10:3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英伟达的投资评级 但提及在彭博社追踪的80位华尔街分析师中 仅有一位分析师给予"卖出"评级 [25]   核心观点 - 英伟达市值在过去五天内飙升近4000亿美元 正朝着成为历史上首家市值5万亿美元的公司迈进 [4][5]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通过一系列战略合作与投资 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推广至经济各个领域 以证明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获得回报 [4][7] - 公司正通过将其产品应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 制药实验室 移动电话网络等 为未来客户群体奠定基础并降低对少数科技巨头的收入依赖 [7][10]   市值与财务表现 - 英伟达市值在五天内增加近4000亿美元 超过丰田汽车和家得宝的市值 [5] - 公司现金储备激增 拥有数十亿美元现金可用于交易投资 [8][10] - 黄仁勋的净资产因市值增长增加了90多亿美元 接近1760亿美元 [5]   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 英伟达计划向诺基亚投资10亿美元股权 [6][13] - 公司计划为10万辆优步自动驾驶汽车配备英伟达技术 [13][14] - 与礼来公司合作 帮助其打造制药商拥有的最强大超级计算机 [14] - 向三星 现代和SK集团供应超过26万颗人工智能芯片 [14][18] - 与汽车制造商Lucid Group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合作 并与Palantir Technologies的本体平台配合使用 [14] - 利用新系统将量子计算机连接到英伟达的AI芯片 [14]   市场定位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约一半收入来自微软和Meta Platforms等科技巨头的数据中心 新合作有助于降低对此类客户的依赖 [7] - 公司正积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芯片制造商AMD和博通的挑战 [10] - 黄仁勋指出 如果获准向中国出口更强大产品 英伟达能抓住中国500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该市场预计每年增长50% [23]   政府关系与地缘政治 - 英伟达本周活动配合特朗普总统"美国优先"政策 旨在增加国内投资并向盟友出口更多美国技术 [18] - 黄仁勋承诺未来几年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亚利桑那州的Blackwell工厂已全面投产 [18] - 公司游说支出大幅增加 今年前九个月约为350万美元 并向特朗普就职典礼捐赠100万美元 [21] - 英伟达目前仍被禁止向中国销售人工智能芯片 周四公布的美中贸易协议未批准向中国客户销售Blackwell芯片 [23]
 富可敌国!英伟达(NVDA.US)成“5万亿俱乐部”唯一成员,权重超标普500近半公司之和
 智通财经网· 2025-11-03 09:03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英伟达(NVDA.US)上周创下历史纪录,成为首家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的企业。但这仅是其在全球经济中巨大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这家处于人工智能革命核心的芯片制造商不仅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也可能成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股票。 自2023年初以来,英伟达一直是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为股东带来巨额回报,并为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创造了数十亿美元财富。其市值现已超过标普500指 数11个行业板块中的6个,以及大多数国家的整体股票市场规模。 "从历史视角看,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异数,堪称世代罕见的奇观,"万信投资管理公司的联合首席投资策略师马特·米斯金表示。 就在上周,英伟达相继宣布与诺基亚、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集团达成合作。虽然该公司要等到11月中旬才发布财报,但近期科技巨头的业绩凸显了其增长潜 力。 微软、亚马逊、Meta等公司均承诺将继续加大AI领域投入。根据其财报数据,这四家企业未来12个月的资本支出总额预计将增长34%至约4400亿美元。这些 投入正是推动英伟达下一财年营收预期达2850亿美元的关键原因(2020财年仅为110亿美元)。 这一切也解释了为何围绕AI的股市泡沫议论甚嚣尘上,而英 ...
 10家知名企业大规模裁员,涉及零售、科技行业
 财富FORTUNE· 2025-11-01 21:10
 当前就业市场整体状况 - 就业市场正经历艰难时期,企业陷入不招人也不开除人的停滞状态,导致招聘受限或暂停,同时大规模裁员事件累积[2] - 联邦工作岗位被削减数千个,加之政府停摆进入第四周,许多工作人员拿不到工资,增加了整个就业市场工作者的不确定性[3] - 9月份私营部门意外减少3.2万个工作岗位[4]   企业裁员具体案例与原因 - 亚马逊将裁减约1.4万个企业职位,接近员工总数的4%,公司在加大人工智能投入的同时削减其他领域成本[5] -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自年初以来已裁减约3.4万个工作岗位,高于早前预测的2万人,并关闭93处建筑的日常运营[6] - 塔吉特将削减约1800个企业职位,约占其全球企业员工总数的8%,旨在精简过多的层级和重叠工作以加速决策[7] - 雀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1.6万个工作岗位,作为重振财务业绩的成本削减计划一部分,以应对大宗商品成本上涨和关税压力[8] - 汉莎航空集团到2030年将裁减4000个工作岗位,原因包括人工智能应用、数字化及旗下航空公司工作整合[9] - 诺和诺德宣布裁员9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1%,公司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致力于销售更多肥胖症和糖尿病药物[10] - 康菲石油计划裁减20%至25%的员工,约2600至3250人受影响,大部分裁员预计在2025年底前完成[11] - 英特尔通过裁员和自然减员,预计核心员工数从去年底的9.95万降至7.5万,公司此前曾宣布裁员15%[12][13] - 微软在5月裁减约6000名员工后,又表示将削减9000个职位,波及Xbox视频游戏业务等部门,正值公司对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资[14][15] - 宝洁宣布在未来两年内裁减至多7000个工作岗位,占全球员工总数的6%,同时因关税压力提高约四分之一产品的价格[16]   企业战略转变与成本压力 - 一些公司将裁员归咎于运营成本上升,包括新关税政策以及消费者支出的转变,其他公司则提到更广泛的企业重组[2] - 存在从雇佣员工向基础设施投资进行权衡取舍的现象,人工智能对资金的渴求可能导致岗位流失,而非直接取代工作岗位[2] - 许多高管将裁员描述为削减管理层级努力的一部分,或引证为组织变革[15]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搜狐财经· 2025-11-01 19:10
 中美关系整体走向 - 中美领导人会晤显著缓解长期紧张关系,达成多项实质性共识,潜在改变全球格局走向[1] - 美国总统提出“G2时代来临”说法,传递中美共同主导全球事务的强烈信号[1][12] - 美方在会谈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务实态度,并在关税和管制措施方面做出比中方更多的妥协[1][10]   关税调整 - 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关税下调10%,调整后中国商品面临的美国关税水平从57%降至约47%[3] - 美方完全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并将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降低至10%[3] - 24%的对等关税暂停一年,双方达成延长部分关税豁免的共识[3] - 中方根据美方行动对等调整反制措施,未进行额外优惠或超出共识的让步[3]   科技与产业管制 - 美方暂停实施9月29日公布的50%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一年[4] - 美方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4] - 美方在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方面出现松动,中国将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会谈涉及大量芯片交易,但不包括最先进人工智能芯片Blackwell[4]   农产品贸易合作 - 中国同意恢复并扩大购买美国大豆等农产品[6] - 今年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为零,转而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此合作对美国豆农意义重大[6]   能源领域合作 - 双方可能达成从阿拉斯加州采购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交易[7] - 该合作符合美方推动能源出口目标,同时符合中国在能源领域的需求[7]   全球治理合作 - 中方提出中美应在打击非法移民、电信诈骗、反洗钱、人工智能、传染病防控等领域加强合作[9] - 美方表示两国携手合作能在全球事务中取得显著成就,美方更迫切需要中方合作[9]
 美国锗储量全球第一,日本也能生产镓锗锑,中国出口禁令有用吗?
 搜狐财经· 2025-11-01 18:12
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镓和锗相关物品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并于8月1日起正式执行。按照新规定,企业在出口这些物品时,必须申请许 可证,还要提供最终用户和用途信息,以确保这些物品不会流入军事领域。接着,2024年8月15日,锑也加入了出口管控清单。12月3日,重磅消息传来:中 国宣布,镓、锗、锑等关键物资,原则上不允许出口给美军或用于军事用途,并且这一政策当天立即生效。这个清单涵盖了从金属锭到化合物的所有形式, 包括氮化镓、锗晶体和锑合金等。 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背景是,美国一直在限制中国高端芯片的生产,而中国此举是为了反击,保护自身利益,同时履行防扩散义务。根据数据显示, 中国镓的产量占全球的98%以上,锗超过60%,锑接近48%。这些物质并非普通商品,它们在军事和高科技领域至关重要:镓用于雷达信号放大和5G基站, 锗用于夜视仪和红外探测,锑则用于坦克装甲和弹药,可以显著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如果缺少这些材料,军工芯片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成本也会大幅上 涨。 美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锗的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一,占45%,而中国占41%,看起来优势明显,但实际上,锗的开采依赖于铅锌矿,而美国在过去 ...
 速递|一年内估值翻两番至120亿美元,英伟达豪掷10亿美元押注Poolside
 Z Potentials· 2025-11-01 14:07
 投资交易概述 - 英伟达公司计划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Poolside投资高达10亿美元,投资额将从5亿美元起步,若Poolside达成募资目标,投资额可能增至10亿美元[2][4] - Poolside正在洽谈以120亿美元估值融资20亿美元,此轮融资已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承诺投资,其中约7亿美元来自现有投资者[3][4] - 此次交易使Poolside的估值达到120亿美元,较去年融资轮次时的30亿美元估值急剧跃升,估值翻两番[2][4]   公司业务与战略 - Poolside是一家在美法两国设有办公室的人工智能公司,主打编码自动化产品,主要面向政府和国防应用领域[4] - 该公司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具有广泛用途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这是一种更强大且目前仍属假设性的人工智能形态,其先进程度可超越人类智能水平[4][5] - Poolside计划将部分新募资金用于采购英伟达GB300芯片,并与CoreWeave Inc合作建造美国最大数据中心之一(Horizon计划),该设施装机容量达20亿瓦,可满足约15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7]   行业生态与投资动态 - 英伟达参与此轮融资突显出这家全球市值最高企业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生态圈持续扩张,这些公司未来可能成为其重要客户[6] - 根据PitchBook数据,截至10月中旬,英伟达今年已投资了59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超过了去年的全部投资活动,其投资对象还包括AI搜索引擎Perplexity AI和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等企业[7]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AI初创公司选择基于英伟达平台发展,原因包括其生态系统非常丰富且工具运行出色[7]
 对冲AI泡沫 美银荐黄金与中国股票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21:33
 核心观点 - 美国银行策略师认为黄金与中国股票是应对当前人工智能交易热潮推高估值的最佳对冲工具 [1][2]   市场估值水平 - 当前标普500指数前瞻市盈率约为23倍,远高于过去20年16倍的平均水平 [1] - 科技七巨头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超过三分之一,其前瞻市盈率高达31倍 [1] - 自4月初触底以来,人工智能领涨板块已推动标普500市值增加约17万亿美元 [2]   具体对冲工具分析 - 看好黄金作为对冲工具,可对冲宽松政策与经济扩张可能引发的通胀风险 [2] - 金价近期自每盎司逾4300美元的历史高位回落,部分原因是投资者评估中美贸易休战进展 [2] - 全球黄金基金单周创纪录流出75亿美元,此前连续四个月净流入 [2] - 看好中国股票作为对冲工具,今年以来MSCI中国指数飙升33%,大幅跑赢标普500指数 [2] - 中国股票表现得益于DeepSeek崛起后市场对中国生成式AI竞争力的乐观预期 [2]   近期市场动态 - 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 [2] - 亚马逊和苹果公布的强劲财报提振了美股期货 [2] - 市场部分下跌源于Meta Platforms因投资者担忧巨额AI投资支出而暴跌 [2]   投资者预期与布局 - 投资者正为2026年经济稳健增长进行仓位布局,预期美国利率将下降 [2] - 投资者预期特朗普政府将推出支持市场的政策 [2]
 美元霸权失灵!中美吉隆坡谈判后,中国王牌显现,美经济仍难缓解
 搜狐财经· 2025-10-31 19:45
中美之间的角逐无外乎几个关键问题,两国结构性矛盾是否只能"一输一赢"?明知矛盾难解为何还要谈 判? 稀土、芯片等关键领域会否妥协?第一个关键问题,中美结构性矛盾是否必然以某一方"认怂"收场?答 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收场"绝非简单的妥协,而是全球实力格局与规则主导权的重构,这是国际政治的 底层逻辑,历史早已给出佐证。 从政治维度看,全球权力结构向来遵循"单极稳定"规律,并非刻意排斥多强,而是势均力敌的顶级强国 必然争夺资源分配、规则制定的主导权。 美苏冷战的核威慑平衡、英德争霸的一战导火索、奥斯曼与哈布斯堡王朝的长期对峙,本质都是"双极 并存"下的利益冲突不可调和。 中美当前的博弈,正是这种规律的当代延续:一个现有霸主试图维持既有秩序,一个崛起大国寻求合理 发展空间,核心分歧在于"谁来定义未来的全球治理规则"。 经济维度的矛盾更具颠覆性,这是"全球最大产能国"与"全球最大发币国"的根本性错位,这种错位在人 类工业史中从未出现过。 历史上的霸主必然兼具"工业强国"与"货币发行国"双重身份,英国当年凭借蒸汽机技术垄断全球产能, 英镑才成为世界货币; 美国二战后工业产能占全球50%以上,美元霸权才得以确立。而当前美国 ...
 EUV光刻机,正在被颠覆?
 半导体芯闻· 2025-10-31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 芯片制造行业存在被颠覆的潜力,现有企业因技术惯性和高利润缺乏变革动力,为创新者留下机会 [2][4] - 初创公司Substrate致力于研发X射线光刻技术,旨在大幅降低先进逻辑晶圆的制造成本,并计划运营自己的晶圆代工厂 [4][6][12] - Substrate的X射线光刻技术若成功验证,可能彻底改变光刻技术格局,对ASML等现有巨头构成挑战,并重塑芯片制造业的成本结构 [13][21][27]   Substrate公司及其X射线光刻技术 - Substrate是一家湾区初创公司,研发新型X射线光刻工具,目标是驱动下一代晶圆代工厂,降低先进逻辑晶圆成本 [6] - X射线光刻技术概念存在已久,但面临光学器件和光源挑战,Substrate声称已部分克服这些难题 [6] - 技术性能声称包括:在2nm、1nm及更小节点实现所有层单次曝光;分辨率与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相当;已证实12纳米特征;套刻精度≤1.6 nm;全晶圆CDU≤0.25 nm;先进晶圆生产成本比现有方案降低50% [7] - 单次曝光图案化图像显示12nm线宽,13nm尖端间距,30nm最小通孔间距,关键尺寸12nm,展示了高数值孔径级别的分辨率 [9] - 套刻精度1.6 nm偏高,理想值应为特征尺寸的10%(即1.0-1.2 nm),而ASML最新EUV光刻机机器匹配套刻精度约0.9 nm [10] - 全晶圆CDU 0.25 nm非常出色,优于ASML 3800E扫描仪的0.7 nm,有助于提升芯片性能稳定性和良率 [10] - 成本降低50%的说法有待验证,乐观模型显示5纳米级工艺成本可降低25%,2纳米工艺成本降低幅度相近 [11] - 公司计划运营自己的晶圆厂,开发端到端芯片制造流程,利用大型同步加速器等产生亚极紫外波长的光 [12]   技术影响与行业变革潜力 - 若X射线光刻机成本降至约4000万美元(对比ASML高数值孔径光刻机4亿美元),将彻底改变光刻技术,提升工艺节点设计灵活性 [13][20] - 技术可简化多重曝光为单次曝光,摆脱金属线布局设计规则限制,实现更大面积缩小,为移动设备和AI加速器提供高密度低功耗芯片库 [18] - 到2030年,1纳米工艺节点有望在20纳米金属层和30纳米通孔间距下实现单次曝光 [18] - 单次曝光在光刻机成本大幅降低时经济效益显著,Substrate声称其X射线光刻技术成本效益高,可用于印刷每一层,包括更大间距的DUV层 [20] - 若技术属实且转向第三方销售,ASML将面临巨大挑战,到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 [21] - 若Substrate能以现有成本十分之一生产领先晶圆,不仅将夺取台积电市场份额(2030年潜在市场规模超2000亿美元),更可能将芯片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产生深远影响 [27]   技术挑战与可行性分析 - 提高光刻分辨率并非万能,先进逻辑电路微缩还取决于材料工程和其他工艺 [23] - 即使波长更短,多重曝光技术仍可能因工艺控制与质量改进(如SADP对线边缘粗糙度、线宽粗糙度的控制优势)而被优先选择 [23] - 随机缺陷是挑战,波长缩短导致光子能量增加(EUV光子能量92 eV,B-EUV约190 eV),为保持剂量所需光子数减少,增加散粒噪声,导致随机缺陷 [24] - 二次电子模糊是X射线光刻已知的分辨率限制因素,高能光子产生光电子引发二次电子,在吸收点周围形成模糊,随光子能量增加而加宽 [24] - 其他挑战包括:设计和工艺窗口灵活性、高深宽比刻蚀、选择性蚀刻、线边缘粗糙度转移、边缘放置误差、X射线对现有结构的损伤等 [25][26][27] - 从实验室工具到工业化、高产量工具存在巨大差异,Substrate承认将面临大量研发和规模化难题 [12] - 最理想情况下,技术成熟需两年,客户设计一年,流片一年,量产再一年,Substrate目标加快周期,争取2028年流片 [28]   行业格局与地缘政治意义 - Substrate为美国本土化生产增添第三种选择,对比台积电(在美不生产最先进节点)、英特尔(在美研发量产但过去十年缺乏竞争力)、三星(落后英特尔) [30] - 中国密切关注类似技术,其生态系统也在从零开始构建先进逻辑生态系统,研究EUV、高数值孔径EUV和X射线激光技术 [30][32] - Substrate与初创公司xLight不同,xLight仅生产光刻光源(自由电子激光器),旨在取代ASML光源接入现有EUV光刻机;Substrate则研发完整X射线光刻工具并计划自营晶圆厂 [31] - xLight技术主要带来EUV性能提升,而Substrate XRL技术若成功将在晶圆成本方面实现革命性提升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