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共审美教育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新观察丨优质文化资源点亮百姓美好生活
新华网· 2025-05-30 02:25
文化惠民工程成效 - 国有文艺院团通过品牌矩阵和巡演活动深入基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24年暑期赴15省区市巡演172场,中国交响乐团连续14年在重庆开展"艺术为民"活动[3] - 全国已建成超过4万个"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包括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推动基层文化服务突破"最后一公里"[4] - 全国90%以上博物馆和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399.5平方米[6] 传统文化创新传播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惠及千万观众,成功将故宫书画转化为流动艺术语言[2] - 国家京剧院打造"春之声""秋之韵"等演出品牌,用名戏名角带动观戏热情,实现高雅艺术普及与公共审美教育升级[3] - 非遗传承人转型为乡创IP设计师,年轻绣娘拓展文创产品线,制陶匠人将传统技艺推向国际舞台[10] 城乡文化空间升级 - 成都"留灯书屋"、北京"美后肆时"四合院等新型文化空间年均举办超600场活动,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4] - 上海"摆渡人书场"通过配送平台实现居民"点单"式文化服务,浙江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6] - 重庆潼南果蔬书院融合农耕文化体验,打造全方位传统文化展示空间[6] 群众文化活动繁荣 - 贵州"村超"、云南"村烤"、浙江"村咖"等乡村活动持续火爆,形成主客共享的新型文化生态[7] - "四季村晚"2023年起常态化开展,相关话题播放量达亿次,群众自创节目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7][10] - 返乡青年运用AI技术活化古村落文化,农民管乐队登上国家大剧院,形成新文艺实践场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