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icon
搜索文档
五位文化和旅游行业基层代表与中外记者交流——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丰富人民美好生活(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09
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 - 文化和旅游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感受艺术魅力,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绽放新光彩 [1] - 2024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游客参观接待量达到1020万人次 [1] - 红色文化讲解员通过1.2万余场讲解、600余场宣讲传递信仰之火 [1] 文化馆和艺术普及 - 东莞市文化馆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全年365天开放,提供演出、展览、才艺学习等服务 [2] - 文化馆的责任是普及艺术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艺术素养 [2] - 舞蹈演员通过作品如《只此青绿》展现传统文化,观众对文艺要求越来越高 [2] 旅游行业和导游角色 - 导游通过生动讲解历史细节和非遗手作,传播中国故事和文化 [3] - 导游不仅分享祖国山河人文之美,也代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3] - 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通过竹编产品带动当地就业,108人固定就业、200多人灵活就业 [3][4] 非遗传承和产业发展 - 赤水竹编从传统手艺发展为特色产业,成立公司并打造品牌 [3] - 竹编非遗展示基地和工坊建成,推动产业和市场发展 [4] - 非遗传承人希望竹编能牵起产业、市场和老百姓之手,实现更好发展 [4]
文化和旅游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传承优秀文化丰富美好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6-26 05:54
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创建红岩精神宣教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 推动团队从"讲解服务型"向"学术引领型"转变 并创新多元化讲解路径 强调红色旅游在铸魂育人中的作用 [1] - 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构建市镇村三级总分馆体系 分馆、支馆和文化空间遍布全市 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 满足市民多元化、潮流化、场景化的文化需求 [1]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演员孟庆旸通过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现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内涵 强调文艺工作者需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渊源 [1] 旅游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 - 众信旅游导游曹震注重持续学习沟通技巧和本土文化知识 通过守正创新呈现导游服务的本土特色和时代特色 以讲好中国故事 [2] - 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杨昌芹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竹编产业化 建成非遗展示基地和工坊 带动300余人就业 强调通过创新传承发展传统工艺 [2]
文化新观察丨优质文化资源点亮百姓美好生活
新华网· 2025-05-30 02:25
文化惠民工程成效 - 国有文艺院团通过品牌矩阵和巡演活动深入基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24年暑期赴15省区市巡演172场,中国交响乐团连续14年在重庆开展"艺术为民"活动[3] - 全国已建成超过4万个"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包括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推动基层文化服务突破"最后一公里"[4] - 全国90%以上博物馆和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399.5平方米[6] 传统文化创新传播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惠及千万观众,成功将故宫书画转化为流动艺术语言[2] - 国家京剧院打造"春之声""秋之韵"等演出品牌,用名戏名角带动观戏热情,实现高雅艺术普及与公共审美教育升级[3] - 非遗传承人转型为乡创IP设计师,年轻绣娘拓展文创产品线,制陶匠人将传统技艺推向国际舞台[10] 城乡文化空间升级 - 成都"留灯书屋"、北京"美后肆时"四合院等新型文化空间年均举办超600场活动,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4] - 上海"摆渡人书场"通过配送平台实现居民"点单"式文化服务,浙江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6] - 重庆潼南果蔬书院融合农耕文化体验,打造全方位传统文化展示空间[6] 群众文化活动繁荣 - 贵州"村超"、云南"村烤"、浙江"村咖"等乡村活动持续火爆,形成主客共享的新型文化生态[7] - "四季村晚"2023年起常态化开展,相关话题播放量达亿次,群众自创节目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7][10] - 返乡青年运用AI技术活化古村落文化,农民管乐队登上国家大剧院,形成新文艺实践场域[10]
特稿丨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
新华网· 2025-05-06 16:00
中俄人文交流活动 - 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热映创票房佳绩 [1] - 两国艺术家携手打造新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华震撼登场 [1] - 中国春节庆祝活动"走红"莫斯科 俄罗斯传统谢肉节迎春活动在中国多地举办 [1] - 2024-2025年为"中俄文化年" 数百项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蓬勃开展 [1] 语言学习与教育合作 - 俄罗斯140多所大学、220余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 全俄约11万人学习中文 [3] - 俄罗斯19所孔子学院、5个孔子课堂从事中文教学 2019年中文纳入俄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 [3] - 中国180多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 约12万人学习俄语 [3] - 两国推出"中俄名校10+10联合培养计划""中俄同类大学联盟发展计划"等教育合作品牌 [3] 艺术交流与文化交融 - 中国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 获俄媒高度评价 [4] - 俄罗斯文艺表演领域刮起"中国风" 包括话剧《我不是潘金莲》、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作品 [4] - 俄罗斯经典艺术作品如《天鹅湖》《安娜·卡列尼娜》等在中国舞台绽放 [5] - 中国中央歌剧院与俄罗斯艺术家合作再诠释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5] 旅游与民间往来 - 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跨境互动频繁 俄罗斯游客赴华品尝特色早餐 [6] - 2024年中国赴俄游客达84.8万人次 为2023年的4.2倍 [6] - 俄罗斯部分城市机场和景点增设中文标识 "网红餐厅"提供中文菜单 [7] - 莫斯科市在中国春节期间组织系列庆祝活动吸引中国游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