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属性
搜索文档
大学属于谁?高校校门开放为何难
经济观察网· 2025-11-06 09:48
高校校园开放政策现状 - 清华大学实行每人每180天仅可成功预约一次入校的限制 [1] - 北京大学一般仅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开放 且90日内不得重复预约 [1] - 预约名额一票难求 甚至催生出灰色产业链 [1] 违规入校案例与处罚 - 2025年9月29日 清华大学保卫处通报四起校内人员参与黑导黄牛牟利案例 [1] - 一名教职工被解聘并行政拘留 [1] - 一名学生因组织研学团违规入校 失去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 [1] - 另有学生通过匿名平台招募下线为校外人员代预约牟利 被纪律处分并上缴违法所得 [1] 校园封闭化管理趋势 - 疫情前大多数大学大门随时可进 疫情后几乎都不可进 [1] - 高校封闭化趋势早于疫情 但疫情成为加速器 健康码等限流措施被制度化 [1] - 封闭逻辑已蔓延至几乎没有参观需求的普通高校 全国数千所院校实行严格门禁 [2] 校园开放的公共属性争议 -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教育部直属 中央财政拨款的公立高校 校园空间理论上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3] - 校方普遍将校园视为内部单位 首要任务是保障师生教学科研秩序 其次才是社会服务功能 [3] - 旺盛的公众需求与僵化的准入机制之间的裂隙被黄牛利用 [3] 国际高校开放模式借鉴 -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没有传统校门和保安查验 校园与城市街区无缝衔接 [4] - 麻省理工学院官网将Belonging and Community作为核心价值观之一 [4] - 开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无界 更是文化理念的体现 自由流动的思想与人群是创造力的来源 [4] 高等教育普及化与校园职责 -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60.8% 进入普及化阶段 [5] - 大学不再是精英专属象牙塔 而是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 [5] - 校园开放应成为公立高校履行公共责任的基本要求 自由和开放是创造力的来源 [5]
周晨静:航司锁座收费,公共属性是底线
环球网· 2025-09-30 07:05
行业核心争议 - 航空公司通过技术手段锁定经济舱优质座位并以附加服务名义收取选座费引发舆论热议 [1] - 争议核心并非不能提供付费选座服务 而在于通过算法动态调整锁座比例和模糊收费标准的行为 [1] - 部分航班锁座比例高达80% 导致旅客购买机票后还需另购座位 [1] 航空公司具体做法 - 将本应包含在基础机票中的服务进行拆解收费 形成低价揽客、基础服务残缺化、强制增值盈利的扭曲逻辑 [1] - 部分航司将紧急出口、母婴专座等公共服务范畴的座位资源纳入收费体系 违背特殊乘客优先保障条款 [2] - 锁座行为明显超越安全范畴 以服务分层之名行变相收费之实 [1] 消费者影响与行业属性 - 公众对隐性收费天然警惕 不满源于实际支出增加及基本服务契约被破坏的失望感 [2] - 航空运输具有鲜明公共属性 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必须兼顾社会责任和守住公共服务底线 [2] - 任何商业创新不能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 公共服务领域尤其如此 [3] 规范建议与行业展望 - 需通过制度设计规范锁座问题 包括建立锁座比例硬性上限、实现收费标准透明化、严格保护特殊座位资源 [2] - 完善法律规范、技术赋能与创新监管手段相结合 构建鼓励创新又保障公平的市场环境 [3] - 守住公共属性底线是航空业赢得公众持久信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