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体系改革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民生是发展之基、信心之源
第一财经· 2025-06-10 20:58
民生政策与经济内生动力 - 《意见》提出通过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等措施推动民生建设 [2] - 增加民生支出有助于改变消费与预防性储蓄观念,缓解经济体系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并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内生动力 [2] - 决策层持续聚焦民生领域,《意见》为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指明方向,落实后将极大发挥社会政策的支撑作用和托举效果 [2]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改革 - 财政部明确开展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覆盖超过3亿老年人,并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群社保制度 [3]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优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权责清晰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体系 [4] - 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需平衡教育医疗卫生供需双方权益,避免政策倾斜抬高服务获取成本 [4] 财政与国资改革 - 需全面推进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和国资改革,将国有资本从生产型资源转变为公共服务消费型支撑资源 [5][6] - 发挥国有资本收益权在社会保障中的积极作用,解决公共民生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6] - 加快推进零基预算等财税体制改革,优先安排公共民生支出,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 [6] 市场化与公共服务效率 - 完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建设,培育社会型企业,通过市场化采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 [6] - 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需推动政府采购市场全面市场化改革,用市场化手段培育社会企业家 [4] - 《意见》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号角,通过民生政策落地唤醒经济社会内生潜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