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园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大兴“6+5+3”产业发展蓝图亮相
北京青年报· 2025-10-21 02:04
昨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兴专场。活动现 场,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洋表示,大兴区 成为全市唯一明确以"协同发展"作为功能定位的平原新城,将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应尽之责。与此 同时,大兴区全面梳理产业发展脉络,优化调整产业发展布局,明确了"临空经济、生物医药、未来能 源、数字经济、商业航天、农林科技"六大主导产业,并精心描绘"6+5+3"产业发展蓝图。 精心谋划三大发展新片区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大兴区"6+5+3"产业发展蓝图,将成为大兴未来产业发展的总纲。其中,以国家级 战略为牵引,大兴区将全力建设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数字经济示范区、 国际氢能示范区、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6大产业功能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聚焦发展星箭总装集成、地面终端制造等核心领域,大兴区在安定镇规划建设252 公顷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大兴区将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全市'南箭北星'布局,不断强化 与"北京火箭大街"的联动发展,加速推动'飞地'合作模式落地见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 ...
未来10年,北京将见缝插针新建200个公园
新京报· 2025-10-15 18:09
"十四五"期间,北京新增造林绿化34.8万亩,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全市野生动物从596种增长至620 种。目前,北京已建成各类公园1100个,年均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3015公里绿道串联绿色生活,让"推 窗见绿、出门进园"从愿景变为日常。 首都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92%,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让绿化成果更多、更公 平地惠及全体市民。通过科学拆除围栏,全市725个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已建成多年的公园通过补齐 服务设施实现全龄友好。 10月15日,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美丽北京"建设专场)召开。记者从北 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未来10年,北京将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新建200个公园,同时改造一批"潜力 股"老公园。 随着《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的出台,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统筹休闲游憩资源,营造各类游园场 景,打造城市的"绿色活力中心"。按照这张蓝图,北京公园的数量和质量会双双升级。未来10年,北京 将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新建200个公园,同时改造一批"潜力股"老公园,让公园的玩法更丰富。 科学拆除围栏,全市725个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 北京还启动了花园城市建设 ...
三里屯片区式更新改造等14个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新京报· 2025-09-28 21:18
活动概况 - 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体验周于9月28日开幕,主题为“人民城市 有机更新”,活动持续至10月中旬 [1] - 活动内容包括政策交流研讨会、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会及北京城市更新周等系列活动 [1] - 现场通过专家初评、网络投票、专家复评等环节评选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14个和“优秀项目”26个,共计40个获奖项目 [1][2] 获奖项目特点 - 获奖项目涉及老旧平房院落改造、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设施提质增效,以及街道广场、滨水空间提升等 [1] - 获奖项目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体现多元主体参与、在北京乃至全国具有示范领先效应的项目 [4] - 开幕式举办地中关村大融城是获奖项目之一,通过一体化提升地下空间、商业空间和城市绿地广场,日均客流量已超3万人次 [3] 代表性项目案例 -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作为朝阳公园城市更新项目,是国内首个潮玩行业沉浸式IP主题乐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2] - 三里屯国际商居融合片区式更新项目以街区控规为引领,打造商居融合式发展、片区式统筹更新的“三里屯模式” [3] - 西城礼士居项目由北京建筑工业印刷厂车间改造后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3] - 长辛店老镇启动区项目以“老镇常新”为理念,打造“文、旅、商、产、居”融合的综合性地标街区 [4] 公众参与与体验 - 活动通过“大众点评”和“美团”平台投放500万元消费券,市民可在线领取后线下消费,沉浸式体验城市更新成果 [6] - 体验周期间举办国际篮联3对3篮球比赛、多场攀岩比赛和冰球邀请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6] 未来规划与战略 - “十五五”期间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引,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科学谋划城市发展战略 [7] - 将围绕片区式更新,整体谋划一批站城融合、花园城市、滨水空间等重大项目 [7] - 将参与构建“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融资模式,探索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加强银行信贷等 [7] - 鼓励企业从开发向运营转型,培育“短期投入、长期增值”的良性生态 [7]
北京:“千园之城”的宜居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9-26 10:02
【1】 【2】 【3】 【4】 【5】 【6】 【7】 【8】 【9】 这是环境优美的顺义区后沙峪镇温榆河公园(9月24日摄)。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累计建成绿道总长度达2015公 里。北京市编制了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全市将构建由"公园-绿道-活力圈-活力群"组成的城市级、地 区级、社区级的可静憩、可活动、可观赏、可游览、可体验、可消费的公园游憩体系,从"千园之城"发 展到"一个大花园",把北京建设成为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独具文化魅力的花园城市。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
《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提请一审
新京报· 2025-09-24 13:04
9月24日,《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一次审议。修订草案立足首都城市 战略定位,围绕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全域公园体系。校对王心 ...
新闻1+1丨城市公园,如何更好玩?
央视网· 2025-08-29 06:28
条例修订核心关键词 - 修订草案体现整体进步,提出五个关键发展方向:花园城市、城园共融、全龄友好、公众参与、与时俱进 [3] - 北京已完成花园城市专项规划及整体行动计划,此次修订基于此基础进行 [3] - 条例强调城园共融,旨在促进公园进一步开放,面向所有公众及各种业态 [3] 多城市同步修订条例的背景 - 多个城市同期修订公园相关法规并非巧合,而是基于城市更新国家战略形成的共识 [4][6] - 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发展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 [6] - 此举代表城市走向精细化治理,是以人为本、为百姓谋福利的体现 [6] 公园管理与运营模式转变 - 引入市场化因素指向公园发展新方向,思维需从管理迈向治理加运营 [7][9] - 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需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才能持续维护 [9] - 未来将融入多元需求,结合城市更新推动公园市场化运营的持续发展 [9]
北京: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
轨道交通建设进展 - 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已完成总工程量90%以上,预计年底前开通运营,实现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直达唐山 [1][2] - 地铁17号线剩余段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已完成73%,6号线南延完成车辆冷滑、热滑,计划年底前开通 [4] -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马连洼到天通苑东段已实现全部车站封顶和区间贯通,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完成80% [4] - 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北京西至良乡段)已完成主体工程60%,未来将实现公交化运营并有望延伸至北三县、涿州 [2] 交通网络运营与优化 - 京津城际亦庄站每日停靠班次增至12对,津兴城际开通北京大兴站至天津西站方向列车每日24对 [2] -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上半年客运量达17.4亿人次,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过1100万人次 [4] - 北京轨道公交50米接驳率提升至90%,市民换乘更加便捷高效 [4] 公路与基础设施完善 - 东六环改造工程(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已开通试运营,承平高速、京平高速改扩建及G230、G335公路工程加快实施 [3] - 京密路(太阳宫北街-机场南线)上半年建成通车,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正式开通 [5] - 上半年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4.2万个,新增充电桩2.53万个,缓解"停车难"和"充电难"问题 [5] 航空客运表现 - 北京两大机场上半年航空旅客吞吐总量达6024万人次,同比增长6.51% [3] - 上半年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1093万人次,同比增长22.57% [3] 城市生态与休闲空间发展 - 温榆河公园一期已建成开放12平方公里,二期将于今年9月底前建成开园,形成覆盖约30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域 [7] -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面向公众开放试运行,成为北京首个以"馆园一体"形式运行的考古遗址公园 [6] - 清河、小月河等滨水空间建设工程获批,将构建水绿联通生态网络,提升三山五园周边地区水生态环境 [7] - 城市公园环绿道、小西山'香八拉'绿道等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将串联各类城市空间以满足市民需求 [7]
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核心区一批重点文物向社会开放
新京报· 2025-07-16 23:28
城市规划与老城保护 -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实施两轮行动计划顺利推进,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包括太庙等重点文物腾退和修缮[1] - 北京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采用"原拆原建"方式,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居民环境[3] - 皇史宬南北院通过央地协同实现文物资源整合开放,展现明代皇家档案库建筑群风貌[4] - 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腾退太庙、社稷坛等文物,修缮景山万春亭等建筑并开放皇史宬等场所[5] 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 - 核心区控规实施五年来推动建筑规模减量,完成第一阶段目标,疏解天坛医院等9家市属医院[7] - 金融街吸引北京证券交易所落户,打造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地标[9] - 盘活老旧楼宇建成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等项目,形成2个万亿级、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9][11] 民生改善与公共服务 - 完成200余台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实施光明楼17号楼等危旧建筑改建并实现居民回迁[10] - 新建普惠托位数2000余个,建成安定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0余个急救工作站[10] - 新增近90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成1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44.3万老年人[10] 生态建设与空间优化 - 北京成为"千园之城",全市各类公园达1100个,创建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12][13] - 城市轨道里程从2015年631公里增长至2024年1244公里,优化住房供给结构[13] - 城市副中心承载力增强,平原多点地区推动高精尖产业落地实施[13]
大兴区月季文化节启动,家庭园艺生活样板间亮相
新京报· 2025-05-30 12:55
月季文化节系列活动 - 大兴区举办"月享生活 花开大兴"月季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至9月,包含花园城市主题造景展示、园艺进家庭活动、京果花园基地推介以及文化节系列活动四大模块 [1] - 活动在永定驿站与高米店街道打造沉浸式家庭园艺示范标杆,展示月季、蝴蝶兰、朱顶红等花卉元素与家居空间的融合,现场设置心形月季造型场景吸引市民拍照打卡 [1] - 园艺师为市民提供专业指导和家庭种植方案,参与家庭园艺推广的市民可获得限量版种子卡 [1] 家庭园艺推广 - 大兴区通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家庭园艺应用样板,将月季与家居空间深度融合,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场景 [1] - 6月下旬将在高米店街道打造全区首个社区家庭园艺样板间,构建"场景体验—花材补贴—技能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 [2] - 通过定向供给花卉绿植与园艺工具,开展专业化主题培训课程,引导居民改造"方寸阳台" [2] 产业融合发展 - 大兴区积极探索"月季+文旅""月季+研学"等产业融合模式,培育"赏花经济"新动能 [1] - 依托丰富的月季种质资源,构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培育"约定""纳波湾"等月季新品种 [2] - 新品种被广泛应用于花园式街区、城市画廊、花园村庄等城市景观提升,实现"四季有花"的生态效果 [2]
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数星星”不再奢侈
新京报· 2025-05-22 21:32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 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北京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对重要生态空间和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整体性、原真性保护 [1][2] - 北京市将约75%的国土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约27.5%,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和用途管制 [2] - 北京市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以269种鸟类、11种兽类作为典型物种,识别重要生物栖息地、廊道及节点,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体系 [2] 生态修复成果 - 北京市完成生态修复约123平方公里,十年间鸟类种类增加近百种,珍稀动植物回归城区 [3] - 温榆河公园作为拆违修复后京城最大的绿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观测到鸟类物种达3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现身于此 [3] - 高标准实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将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2万余公顷,恢复华北豹、黑鹳等重要物种栖息地 [3] 城市生态规划 - 北京市编制花园城市专项规划,打造8大类花园场景、15片精华示范区,构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物多样性共生网络 [3] - 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在门头沟区清水镇、怀柔区喇叭沟门乡等地区,探索将暗夜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