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
搜索文档
边健身边赏景!杭州绿道健走活动来了
杭州日报· 2025-11-07 11:17
活动概览 - 2025年杭州绿道健走活动定于11月8日举行 主题为“绿动杭州·潮涌未来” [2] - 活动地点在钱江新城二期钱岸公园·森氧驿 全程6公里 途经观潮驿后折返 [2] - 现场设置“健走+”多元化活动 包括非遗集市、急救科普、健康咨询和公益宣传 [2] 项目背景 - 活动举办地钱岸公园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建设项目的一部分 [2] - 公园属于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一期项目的建筑景观部分 [2] - 公园西起彭埠大桥、东至和睦港 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 由4个主题公园组成并串联5座特色建筑及配套设施 [2] 行业发展 - 绿道健走活动自2019年起每年举办 旨在让百姓共享绿道建设成果 [3] - 杭州市已建成环湖、沿山、沿江等8种类型绿道网 总长5100余公里 实现互联互通并形成“主城区范围5分钟可达绿道网” [3] - 全市有66条绿道获“市级最美绿道”称号 其中15条获评“省级最美绿道” 数量居全省之首 [3] - 在全省园林绿化典型案例评选中 杭州有5个绿道项目入选 数量列全省第一 [3]
未来10年,北京将见缝插针新建200个公园
新京报· 2025-10-15 18:09
公园建设规划 - 未来10年将新建200个公园并改造一批老公园 [1][3] - 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公园1100个 年均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 [2] - 已启动花园城市建设 建成花园式示范街区20处 城市画廊100条 微花园100处 [2] 生态与绿化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增造林绿化34.8万亩 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 [2] - 全市野生动物从596种增长至620种 [2] - 已建成3015公里绿道串联绿色生活 [2] 服务覆盖与开放 -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92% 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2] - 通过科学拆除围栏 全市725个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 [2] - 通过补齐服务设施实现全龄友好 [2] 游憩体系发展 - 将打造公园游憩活力圈 到2035年覆盖超50%历史文化资源 超70%文化设施 超75%体育场馆 超80%重点商圈 [3] - 将构建城市级 地区级和社区级三个层级活力圈 [3] - 将打造首批17个公园游憩活力群 包括传统中轴线 大运河至城市副中心等 [3]
杭州打通绿道断点22处 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杭州日报· 2025-09-25 11:12
项目进展与成果 - 杭州市自2024年开展绿道断点打通攻坚行动以来,已成功打通绿道断点22处,提前超额完成原定20处的年度任务目标[5] - 西湖区三墩镇蓬驾桥港的濮新桥下绿道贯通工程已顺利竣工验收,该工程长度约200米,解决了周边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4][5] - 文一西路合建港桥下游步道贯通工程高效解决了新旧桥衔接、复杂地质施工等挑战,以一条128米的滨河绿带将文一西路两侧区域相连[8] - 拱墅区周家河绿道项目在打通2处关键断点的同时,同步整治了1200平方米脏乱差地块,并新增2处市政道路与绿道的便捷出入口[9] - 滨江区时代河绿道滨康路段一处因施工围墙形成的10米长断裂带已被打通,使封闭空间变为开放共享的绿色走廊[9] 项目效益与影响 - 濮新桥绿道贯通后,附近居民如紫金西苑住户前往浙大网新产业园,无需再绕行1公里多,实现了“零绕行”[4][5][7] - 文一西路下游步道贯通使附近居民穿越文一西路时无需绕行至崇仁路交叉口,通行时间大幅缩短,并有效促进了人车分流,减少了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点[8] - 绿道断点打通工程被周边居民誉为“安全回家路”、“快乐上班路”与“幸福通勤路”,有居民表示每天可多睡20分钟,并能通过绿道通勤锻炼身体[5] 策略与规划 - 行业采用“一点一策”的精准破难策略,对排查确定的20处绿道断点均制定个性化打通方案,并实施绿道断点打通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6] - 在项目实施中,行业通过强化统筹协调,联合区级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电力部门及属地街道等多方力量,建立协作机制以克服施工难题[7][9] - 行业未来将结合《杭州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23-2035)》编制工作,策划“安全回家路、快乐上班路、绿色通勤路”等绿道连接线行动,串联社区与各类生活场景,完善全龄友好化建设[10]
玉湖三期方案亮相 明年年内完工
每日商报· 2025-09-05 07:39
项目概况 - 玉湖项目位于余杭区良渚新城商务核心区 总占地面积688亩 东至杭行路 西至西塘路 南至良运街 北至郁宅路[1] - 项目串联良渚古城遗址与京杭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 与中国美院良渚校区等文化地标形成联动效应[1] - 项目集美术馆 市集 营地等6大特色业态于一体 定位为"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艺术馆"[1] 三期建设规划 - 三期用地面积7.6万平方米 其中水域面积2.6万平方米 陆域面积5万平方米(含公园绿地3.6万平方米)[2] -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下车库 配套用房 星河揽月挑台 泵道乐园 绿道及游憩小广场 预计2025年内完工[2] - 将建造950平方米星河揽月挑台 具备生态观景和文艺演出多功能用途[2] - 新建750米绿道完善环湖步道系统[2] - 配套用房采用良渚文化散点式布局 建设两组100-200平方米单体建筑群 通过二层连廊实现互联[2] 配套设施 - 新建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8050平方米 提供530个车位缓解区域停车压力[3] - 规划3500平方米泵道乐园 满足滑板 轮滑等新兴运动需求[2] - 未来将引入集高端酒店 办公写字楼和空中花园于一体的商业中心[3] 战略意义 - 项目强化商业商务和文化生态功能 完善文化配套设施[3] - 通过多样化公共空间设计增强运营灵活性与持续性[2]
达成“千园之城”目标后 上海计划到2035年让公园总数达到2000座
解放日报· 2025-09-01 09:36
上海"千园之城"建设成就与规划 - 上海提前完成"十四五"建成"千园之城"目标 [1] - 2035年计划新增1000座公园 使公园总数达2000座 [2] - 面临土地稀缺和建设成本压力 平均单园建设成本以亿元为单位 [2] 存量资源盘活策略 - 通过城市更新盘活边角空间 推进口袋公园建设 [2] - 口袋公园面积介于4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 具有高可及性 [2] - 外环绿带转型为环城生态公园带 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162处 面积超100公顷 [2][3] - 推进立体绿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目标新建200万平方米 [3] 新型公园形态发展 - 环城生态公园带包含"一大环"(外环绿带+楔形绿地+生态间隔带)和"五小环"(新城绿环) [5] - 累计新增楔形绿地330公顷 推进吴淞江等楔形绿地建设 [5] - 绿道系统串联生态节点 具备休闲健身与生态保护多元功能 [6] - 环城生态公园带通过绿道连接 可形成超40平方公里超大型公园 [7] 郊野空间开发进展 - 建成193座开放休闲林地 分布于9个区及临港新片区 [7] - 119座林地升级为休闲森林公园 提供健身康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7] - "五个新城"每年建设50公里环新城绿道及5000亩森林生态公园带 [3] 非传统公园建设 - 楔形绿地与生态间隔带纳入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 [5] - 吴淞江生态间隔带已纳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专项规划 [5] - 打破功能边界的非典型公园成为下一阶段建设切入点 [4]
上海提前建成“千园之城”
人民日报· 2025-08-29 07:11
公园建设成果 - 上海各类公园总数达1013座 包括城市公园522座 口袋公园371座 休闲森林公园119座及主题公园1座 提前实现"十四五"末"千园之城"目标 [1] - "十四五"以来新建公园绿地超2500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 较初期增加1平方米 [1] - 全市858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 占城乡公园总数85% [1] - "十五五"期间预计新增各类公园500座以上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再增1平方米 [2] 生态网络建设 - 全市绿道总长度达1998.81公里 立体绿化总面积达518.16公顷 形成健康多元互通易达的都市绿道休闲网络 [1] - 持续实施"五个新城"每年50公里环新城绿道和5000亩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建设 [1] - "十五五"期间计划新增立体绿化50万平方米 新建绿道500公里以上 [2] 空间开放与共享 - 全市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162处 开放面积超100公顷 持续推进单位附属绿地拆墙透绿 [2] - 外环绿带蜕变为环城生态公园带 50座环上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场所 [1] 功能拓展与品质提升 - 推动公园增加体育 文化 音乐 艺术 戏曲 红色资源等元素 突出"公园+"特色 [2] - 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融合城市生境 全龄体验 儿童友好 自然学堂 入选住建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经验清单 [2] - 落实老年友好型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要求 [2]
巧用边角地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城市绿化建设进展 - 长春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71% 绿化覆盖率达到43.71% 较5年前分别增长11.5和5.3个百分点 [2] - 建成口袋公园365个 利用边角地和未用地等废弃空间增设便民游憩设施 [1][2] - 在城市主次干道新栽植和补植树木3.29万株 主要街路和交通岛栽种多种植物 [2] 绿化设施与配套 - 开展精品绿道建设 在景观大道和公园内部建设绿道 周边设有座椅路灯和智慧打卡桩等配套设施 [2] - 实施"百廊工程" 在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建设全长90公里 宽100米至500米的道路景观带 [1] - 伊通河中段修建工业轨迹公园和渔航文化公园等主题景观带 沿线公园特色鲜明 [2] 专业化养护机制 - 由10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23个园艺师小组 对重点街路绿地实行包保管理 定期巡查记录树木生长状况 [2] - 组织专业队伍对街路乔灌木进行精细化修剪 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2] - 推行专业化养护机制确保绿化树木健康生长 [2] 生态资源开发利用 -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和生态观光等新业态 [2] -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3] - 拓展市民活动场地 争取让市民步行15分钟左右走进绿色开放空间 [1][2]
吉林长春市拓展绿色开放空间 巧用边角地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01
城市绿化建设进展 - 长春市利用边角地和未用地建设口袋公园,增设栈道、健步道等便民设施,市民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1] - 在城市外围实施"百廊工程",建设全长90公里、宽100米至500米的绕城高速道路景观带 [1] - 建成区绿地率达40.71%,绿化覆盖率达43.71%,较5年前分别增长11.5和5.3个百分点 [2] - 已建成365个口袋公园,新栽植补植树木3.29万株,主要街路种植宿根花卉、观赏草等多样化植物 [2] 绿化管理与维护机制 - 由10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23个园艺师小组,对重点街路绿地实行包保管理,定期巡查记录树木生长状况 [2] - 专业队伍开展街路乔灌木精细化修剪,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2] 配套设施与智慧化升级 - 精品绿道沿线设置座椅、路灯、智慧打卡桩,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运动里程等数据 [1][2] - 伊通河畔建设工业轨迹公园、渔航文化公园等主题景观带,配套红色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1][2] 生态经济融合发展 -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 [2] - 计划持续推动城市绿化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3]
建设更加宜居美丽的人民城市∣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③
中国环境报· 2025-07-30 07:22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核心是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 [1] 生态美丽城市建设成效 - 通过建设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及街边绿化,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4.8万多个,绿道超过12.8万公里 [1] - 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了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增加百姓身边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 [1] 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 针对噪声、餐饮油烟等民生问题,各地各部门积极回应,形成问题清单并建立长效机制 [2] - 为方便绿色出行,城市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并规划打造慢行系统,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 [2] - 北京等地通过共享开放数据、融合数智算力算法,提供实时公交/地铁到站及拥挤度查询、动态下车提醒等全链条出行服务 [2] 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 部分城市存在“重形象轻功能”倾向,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等形象工程,忽视居民实际需求并造成资源浪费 [3] - 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部分口袋公园因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设施损坏、环境脏乱 [3] - 餐饮油烟、噪声污染、施工扬尘、城市内涝等治理难点依然存在,热岛效应、光污染等“大城市病”次生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3]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与更新实践 - 当务之急是转变发展理念,着眼于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改变“大拆大建”做法,在存量提质增效上做文章 [3] -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水环通过系统性规划将水域与绿地有机串联,改善了生态环境,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空间需求,并带动区域经济提升 [3] 精细化治理与技术应用 - 重庆市高新区完成跨镇街无人机“综合飞一次”创新实践试飞,聚焦占道经营、河道漂浮、火情探测、违规停放等场景,用无人机替代传统巡查以提升效率 [4] - 需打破城市治理中各区域、各领域、各环节“条块分割”的局面,加强统筹联动以解决突出问题 [4] 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 城市规划需多听市民意见,项目建设需多想群众需求,管理服务需多解民生难题 [4] - 需保障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人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 [4] - 城市工作的评判标准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建设需得到人民认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