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同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和音)——始终秉持并不断发扬光大“中国—中亚精神”④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09
中国-中亚合作发展 - 中国与中亚五国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形成"中国—中亚精神",强调互尊、互信、互利、互助 [1] -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增长35%,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中哈第三条铁路规划稳步推进,中塔公路二期修复进展顺利,中土能源合作稳步开展 [1] - 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成为双方合作新的增长点,六国贸易投资蓬勃发展,重大项目接踵落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 [1]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六国达成包括55个合作文件在内的110项合作成果,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 [2] - 各方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六大优先方向,推动取得更多可视化成果 [2] - 六国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 中国对中亚的务实支持 - 中国向中亚国家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在未来两年向中亚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3] - 中国与中亚建立减贫合作中心、教育交流合作中心、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 [3] - 中国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为中亚各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3]
新华述评丨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必然——深刻领悟“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意涵
新华网· 2025-06-20 10:11
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内涵 - 习近平主席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强调相互尊重、深化互信、互利共赢、守望相助 [1] - 该精神植根于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新时代通过解决边界问题(3300公里共同边界)和应对"三股势力"等实践深化 [2][3] - 通过能源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基建项目(中吉乌铁路)、新能源(阿拉木图光伏电站)等务实合作体现互利共赢 [3] 经济合作与现代化路径 - "共同现代化"理念摒弃零和逻辑,中国与中亚五国通过发展战略对接(如减贫中心设立)、技术共享(新能源、数字丝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7][8] - 合作领域从传统能源转向绿色矿产、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新增长点,中国新能源技术助中亚跨越式进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8] - 中方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通过"鲁班工坊"培养技术人才,支持中亚产业升级 [7][8] 机制化合作与全球意义 - 建立元首会晤机制、13个部级合作平台及100对友城关系,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动制度化合作 [9] - 该精神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南南合作范例,主张平等互利(非援助或地缘附庸),推动多极化国际秩序 [11][12] - 通过影视作品(《山海情》)、文化中心等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强化"心联通" [11]
中非智库论坛共探现代化之路
新华网· 2025-05-21 09:42
中非智库论坛第十四届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主题聚焦"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与中国式现代化",汇集中国及50多个非洲国家近百名代表[1] - 设立四大核心议题:公正合理的现代化路径探讨、全球发展倡议落实、文明互鉴与多元包容、可持续发展经验交流[1] - 纳米比亚驻华大使强调现代化路径的多样性,指出中国经验包含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体制改革三维度发展模式[1] - 索马里驻华大使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涵盖物质进步、文化自信、社会公平、环境治理四维同步发展体系[2] 中非现代化合作战略价值 - 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指出中非文明存在集体主义与和平发展两大核心共性,形成战略合作基础[2] - 双方作为全球南方代表,合作将产生现代化示范效应: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大陆[2] - 历史纽带分析显示,相似历史遭遇(殖民经历)与共同发展使命构成长期合作驱动力[2] 论坛机制与组织架构 - 论坛定位为中非合作论坛核心分论坛,功能定位为政策咨询与发展战略智库平台[2] - 本届主办方为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学术支持来自中国非洲研究院及社科院高端智库[2] - 云南财经大学作为地区学术机构参与协办,体现地方政府在对外合作中的参与度提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