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精神

搜索文档
东西问|拉希德·阿利莫夫:上合组织魅力在于“共创氛围”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20:21
上合组织发展与合作 - 上合组织魅力在于营造"共创氛围",每个伙伴的声音都能被倾听和重视 [3][9][10] - 上合组织已发展到26个国家,活动涵盖几乎所有合作领域 [9] - 上合组织通过联合国平台推进倡议,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制裁 [12] 中国与中亚关系 - 中国与中亚五国保持全方位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 [8] - "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改善中国与中亚交通,新增国际运输路线和全球贸易通道 [8] - 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重要的、关键的经济伙伴 [7]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成功使8亿人摆脱贫困,创人类减贫史纪录 [4] - 高铁、桥梁和现代化高速公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4] - 在电子制造、电信、新能源等多个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 人文交流与合作 - 中国担任上合轮值主席国期间推出近百场文化和人文活动 [14] - 青岛被宣布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14] - 人文交流促进上合组织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 [14]
深刻理解把握“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01
中国—中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 习近平主席首次系统阐述"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内涵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这一理念是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历史演进的理论升华 [1] - "中国—中亚精神"具有深厚历史根基,根植于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发展于新时代的开放共赢 [2] - 中国与中亚的交往史跨越千年,古丝绸之路是双方文明互鉴、共同繁荣的历史见证,当前中国同中亚五国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3] 中国—中亚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 2022年1月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总结双方30年合作的成功密码为"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4] - 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历史新阶段,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 [9] - 中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示范区,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欧班列等重大项目显著提升了中亚地区的发展动能与国际联通水平 [10] 中国—中亚合作的未来方向 -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实施更多具体项目 [11] - 中亚五国正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如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乌兹别克斯坦"新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发展战略等,这些战略体现出深化区域经济协作的共同愿景 [12] - 中国将继续优化与中亚国家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布局,在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合作,加速各国的现代化进程 [13]
市政府召开第154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开展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等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6-28 08:41
城市建设与发展 - 充分发挥武汉开放枢纽优势 加强与中亚地区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 提升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能级 加快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 推动实施更多务实合作项目 更好服务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 - 全面推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 聚焦体制机制、基层基础、综合保障、环境营造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大众足球、干净足球 建强足球专业人才队伍 抓好青少年足球 推动足球场地资源活化利用 丰富群众赛事活动 推动职业足球健康发展 促进文体商旅融合发展 培育壮大足球产业 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足球城市 [1] 地方志与地质资料管理 - 扎实开展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 积极探索编修规律、创新编修模式、优化编修流程 全面系统客观记述武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情况 更好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2] - 提高地质资料保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推动资料数据汇交共享 加强地质资料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社会救助与民生保障 - 做好调整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对象保障标准工作 精准识别和帮扶救助对象 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和服务机制 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 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2]
中国中亚合作“高光时刻”带给世人的五点启示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5 16:39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六国元首共同签署55份合作文件和31个合作倡议,奠定中国中亚合作基础[1] - 中国与中亚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全覆盖、双边和区域命运共同体全覆盖[1] - 中国—中亚机制已搭建13个部级合作平台,常设秘书处全面运营[2] 经贸合作进展 - 2024年中国与中亚贸易额达948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 中吉乌铁路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建设加快推进[3] - 中欧班列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合作持续深化,中亚成为欧亚大陆"黄金十字路口"[3] 基础设施与人文交流 - 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城突破100对,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相继落地[3] - 中国影视作品《山海情》《我的阿勒泰》在中亚走红[3] - 中方将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未来两年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3] 安全与治理合作 - 中国与中亚商定合力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实施平安城市项目[5] - 推进联合禁毒行动计划、山地可持续发展及打击网络犯罪等合作[5] - 3300多公里共同边界成为友谊纽带和合作桥梁[4]
弘扬“中国—中亚精神”:中乌学者在撒马尔罕开展文明对话
新华网· 2025-06-25 08:18
中国-中亚文明对话论坛 - 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 来自中乌学界、智库和媒体的20多位嘉宾围绕文明交流互鉴进行深入探讨 [1] - 撒马尔罕国立大学教授指出各国文明具有多样性 文明对话对加强人民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1]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使乌中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古丝路重新焕发生机 [1] 中国-中亚合作发展 - 中国-中亚峰会印证了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在"中国-中亚精神"指引下将继续推动多领域合作 [1] - 中国和中亚五国均处在发展振兴关键时期 都坚持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1] - 中国与中亚五国发展战略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 [1] 人文交流与合作前景 - 撒马尔罕与中国多个地方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未来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2] - 中国与中亚国家商贸、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 人文交流将越来越密切 [2] - 此次活动由新华社研究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联合主办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协办 [2]
环球圆桌对话:在制度化中推动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环球网· 2025-06-25 06:56
中国—中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 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植根于六国长期合作的共同理念和价值 [1][2] - "中国—中亚精神"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理念支撑,中亚各国元首一致同意强化合作的精神凝聚力和理念向心力 [2] - 中国与中亚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中国—中亚精神"凝结着双方对发展的普遍共识 [2] 中国—中亚合作的制度化进展 - 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原则固定下来,标志着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 [3] - 中国—中亚机制实现制度化,建立常设工作机制,超越一般双边关系组合,获得更多整体性与稳定性 [5][6] - 中国中亚合作经历五波发展浪潮,从建交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再到"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战略对接,逐步实现制度化 [6] - 中国—中亚机制涵盖元首会晤、外长对话、秘书处协调等机制化安排,形成覆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多维度的合作体系 [7] 务实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 六国元首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六大优先方向 [3] - 中方宣布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愿同中亚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最新技术成果 [3]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合作,加快5G、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建设项目落地 [12] - 中吉乌铁路项目、中哈第三条铁路规划、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合作项目加速实施 [10] 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 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地方合作、人员往来、教育交流、文化旅游等领域达成一系列新合作成果 [4] - 中方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4] - 六国元首签署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推动互设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 [4]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意义 -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其他区域合作产生示范效应,激励更多国家携手合作 [4] - 中亚地区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为全球实践树立示范样板 [5] - 中国—中亚机制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确定性,为新型国家间关系和地区合作贡献新范式 [8]
专访|中国—中亚通讯社论坛是弘扬“中国—中亚精神”的生动实践——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邱小琪
新华网· 2025-06-23 09:02
中国—中亚通讯社论坛 - 论坛由中国新华通讯社倡议并主办,作为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之一,旨在落实"中国—中亚精神" [1] - 参与方包括新华社、哈萨克斯坦总统广播电视总局、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国家通讯社、塔吉克斯坦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土库曼斯坦东方通讯社、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负责人 [1] 论坛功能与意义 - 作为官方叙事与民间叙事的"融合器",通过媒体和智库的专业解读与生动讲述,将合作蓝图转化为民众乐于接受和传播的故事 [2] - 作为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的"黏合剂",通过高质量对话增强互信,夯实双方社会和民意基础 [2] - 作为中国面对中亚地区公共外交的"孵化器",聚集中国与中亚国家政府、媒体、学者等各界人士,建立联系和友谊 [2] 论坛议题 - "丝路融通"分论坛直面地区互联互通、地缘政治、人工智能合作等议题,邀请各界嘉宾坦诚对话 [2]
述评丨弘扬“中国—中亚精神”开创更加美好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1 11:45
峰会成果与战略合作 - 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确立构建更紧密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 [2] - 六国达成百余项合作成果,涵盖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六大优先方向 [1][4] - 中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 [3] 经济与基础设施合作 - 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4] - 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建设及中塔公路二期关键路段改造等重大项目 [4] - 中哈签署新版投资保护协定,中乌完成乌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 [6] 人文与科技交流 - 中国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并增设中亚语言专业 [8] - 未来两年为中亚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 [5] - 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城数量突破100对,首都直航实现全覆盖并简化签证手续 [8] 区域发展与现代化协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加强人工智能合作并培育新质生产力 [5] - 六国共同为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揭牌,反对单边主义并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6] - 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 [9]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坚定信心 凝心聚力 扎实奋斗 切实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信长星主持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6-21 07:14
中国-中亚合作 - 首次提出并阐释"中国-中亚精神",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 [1] - 立足江苏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优势,建好用好"江苏中亚中心",发挥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作用,加强同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1] 中长期规划与经济发展 -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定实施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到"十五五"规划编制全过程,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高质量完成 [2] - 学习陈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丰富领导经验、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发扬光大,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 中非合作 - 深入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和进一步扩大对非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加强重点领域合作,为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 江苏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 - 锚定目标不动摇,着力抓好"四稳",大力提振消费,精准有效帮扶企业发展,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3]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创平台载体建设,更大力度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 [3] - 积极推进高新园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3]
凝众志者成其远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中国—中亚关系发展 - 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之际举行视频峰会,提出办好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 [1] - 2023年5月西安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 [1] - 2025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提出"中国—中亚精神" [1][3] 中国—中亚精神内涵 - 核心内容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 [1][5] - "互"字体现平等原则和深厚信任,"共"字强调命运与共和携手同行 [2][4][5] - 六国元首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无限期有效 [3] 经贸合作成果 - 本届峰会达成110份各类合作共识,建立多维立体合作格局 [8] - 双边贸易额实现35%增长,提前完成2030年700亿美元目标,2024年创948亿美元新高 [8] - 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揭牌,中哈签署新版投资保护协定,中乌结束加入WTO双边谈判 [9] 基础设施建设 - 中欧班列80%过境中亚,推进中吉乌铁路、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等交通项目 [9] - 助力中亚由"陆锁"向"陆联"转型,重塑区域合作筋骨 [9] - 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10] 合作机制深化 - 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回应中亚发展需求 [10] - 实现双边和区域命运共同体全覆盖,走在前列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5] -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在中亚打造合作丰收带 [5] 文化理念交流 - 中亚国家领导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探讨治国理政经验 [6][7]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选择,赋予合作更邃远发展逻辑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外交理念重要源泉,体现文明型大国底蕴 [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