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

搜索文档
昔日丝路“旱码头” 今朝通途连亚欧(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发展 - 奇台县作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历史上被称为"金奇台"和"旱码头",与乌鲁木齐、伊犁、哈密并称新疆四大商业都会[6] - 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唐代院落、佛寺、景教寺院、罗马风格浴场等遗迹,证实奇台曾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东端军政枢纽和商贸中心[7] - 奇台县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成为新疆农业大县,农产品远销境外,如吉布库镇西槽子村170吨土豆销往吉尔吉斯斯坦[8] 跨境贸易与物流 - 新疆天山东部物流园为当地农产品出口打通高效"绿色通道",奇台面粉、番茄制品、红花籽油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和公路货运网络运往中亚、俄罗斯等地[9] - 九安汽车城获批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后,与中亚国家商贸往来密切,在哈萨克斯坦注册海外总部,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新能源产品与服务[10] - 昌吉州建设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打造面向中亚的物流集散基地,2025年1-3月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7.6%[15][16] 汽车产业跨境合作 - 九安汽车城通过微信等数字渠道促成跨境订单,30%客户有在中国留学或生活经历,3年内在哈萨克斯坦销售1000多辆汽车[9][10] - 公司与哈萨克斯坦汽修厂共建"流动课堂",中方技师每月驻点培训当地学徒,在阿拉木图、阿斯塔纳设有3家维修网点[11] - 与新疆工程学院合作共建汽车产业学院,2025年初在校生达1200余人,培养连接两国市场的专业人才[11] 农产品与文化旅游 - 腰站子村小麦作为石磨面粉原料用于制作新疆馕,小麦博物馆陈列石磨、木耧等老农具,成为吸引中亚游客的打卡地[4][13] - 江布拉克景区以"麦子会爬山"农耕技艺吸引中亚游客,民宿"拾光小院"推出融合新疆馕、哈萨克斯坦马肠、乌兹别克斯坦烤包子的"丝路拼盘"[12][13]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与中亚五国及俄罗斯、巴基斯坦、蒙古国建立多层次农业科技合作体系[16]
台商台企现身兰洽会 看好大陆“商机无限”
新华网· 2025-07-08 12:18
陇台经贸合作现状 - 台湾桃园和寿堂工艺社通过兰洽会实现古法丝织品现场零售收入达十几万元人民币,并计划寻找当地代理商拓展大陆市场 [1] - 誉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大陆地区销售额约600万元人民币,其箱包产品采用台湾原材料与浙江嘉兴设计生产的合作模式 [2] - 甘肃省现有台资企业151家,累计投资额8.55亿美元,年产值约40亿元人民币 [2] - 2023年1-4月陇台贸易额达4.2亿元人民币 [2] 产业互补优势 - 甘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与台企在智能制造、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形成互补 [1] - 台商商业运作经验与甘肃后发优势结合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 [1] - 和寿堂工艺社的丝绸服饰融合台湾古法设计与江苏批量生产的两岸元素 [1] 展会平台效应 - 第31届兰洽会吸引海内外2000余家企业参展,成为甘肃省对外开放的核心平台 [2] - 兰洽会自199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31届,是甘肃省规格最高的国际性经贸盛会 [2] - 甘肃政府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落实惠台政策以促进台企发展 [2]
300余位台商代表陇上行 为陇台合作按“加速键”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08:27
甘肃投资环境与机遇 - 甘肃被描述为充满机遇、独具魅力、前景广阔的发展福地 [1] - 全国台企联在兰州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为陇台合作按下"加速键" [3] - 甘肃现存台资企业151家,60%集中在农业种植与食品加工领域 [3] 台商投资重点领域 - 台商期待依托甘肃特色产业在农业领域寻找合作契机 [3] - 甘肃正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与台商在农业机具研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存在互补空间 [5] - 台商可借助甘肃国际陆港、中欧班列节点优势,将甘肃作为辐射中亚、南亚的贸易中转枢纽 [5] 甘肃核心发展优势 - 甘肃正迎来新能源与制造融合、寒旱农业升级、向西开放枢纽三大核心机遇 [5] -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关键枢纽,具有"向西开放通道建设"等五大战略部署优势 [6] - 甘肃是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的"聚宝盆"与新沃土,具备良好生态环境和高效营商环境 [6] 台商考察与反馈 - 台商代表计划实地考察中药材产业、农业种植及康养企业 [6] - 首次到访甘肃的台商对当地农副产品品质赞不绝口,计划分享考察见闻并探索投资商机 [5] - 全国台企联拥有13万家台资企业会员,是两岸经贸交流重要平台 [6]
新华述评丨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必然——深刻领悟“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意涵
新华网· 2025-06-20 10:11
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内涵 - 习近平主席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强调相互尊重、深化互信、互利共赢、守望相助 [1] - 该精神植根于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新时代通过解决边界问题(3300公里共同边界)和应对"三股势力"等实践深化 [2][3] - 通过能源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基建项目(中吉乌铁路)、新能源(阿拉木图光伏电站)等务实合作体现互利共赢 [3] 经济合作与现代化路径 - "共同现代化"理念摒弃零和逻辑,中国与中亚五国通过发展战略对接(如减贫中心设立)、技术共享(新能源、数字丝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7][8] - 合作领域从传统能源转向绿色矿产、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新增长点,中国新能源技术助中亚跨越式进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8] - 中方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通过"鲁班工坊"培养技术人才,支持中亚产业升级 [7][8] 机制化合作与全球意义 - 建立元首会晤机制、13个部级合作平台及100对友城关系,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动制度化合作 [9] - 该精神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南南合作范例,主张平等互利(非援助或地缘附庸),推动多极化国际秩序 [11][12] - 通过影视作品(《山海情》)、文化中心等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强化"心联通" [11]
热解读|“新的里程碑”是如何铸成的?
央视网· 2025-06-19 08:24
中国—中亚峰会核心成果 - 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定义为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2] - 中国同中亚五国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2][15] - 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建立13个部级合作平台[15][14] "中国—中亚精神"内涵 - 核心原则:互尊、互信、互利、互助,通过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4] - 具体体现: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平等协商,支持彼此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4] - 历史根基:源自2000多年丝绸之路交往,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推动全面复兴[6] 合作机制发展历程 - 2020年启动中国—中亚外长会晤机制,2022年升级为元首层级机制[9][10][11] - 2023年首届峰会签署《西安宣言》,2024年成立机制秘书处[13][14] - 2025年第二届峰会明确弘扬"中国—中亚精神"[15]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中国与中亚贸易额达948亿美元创纪录[20] - 中吉乌铁路、跨里海运输走廊等基建项目取得进展[20] - 新能源车、农产品等领域形成双向供应链,签署12份新合作文件[20] 人文与战略协同 - 建立110项峰会成果清单,覆盖旅游、教育、减贫等领域[21] - 六国合作被比喻为"石榴千籽同心",反映民心相通基础[21] - "八点建议"推动产业投资、荒漠化治理等务实合作[17]
携手同行写华章(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8
中国—中亚峰会 -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于2023年5月在西安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建立,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进入新时代 [1]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这是该峰会首次在中亚国家举办,六国领导人将共商发展大计 [2] - 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坚持"原则,为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指明方向 [1] 中国—中亚合作成果 - 中亚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电商平台成为中亚民众网购首选 [1] - 中国高校在中亚开办分校,孔子学院、鲁班工坊、传统医学中心纷纷落地中亚 [1] - 中国与中亚国家民众往来更加便利,"说走就走"成为新体验 [1] 一带一路倡议 -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2] - 中国中亚合作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首倡地再启新程 [2] - 合作将见证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 [2] 文化交流 -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在中亚地区具有重要文化影响力 [1] - 阿斯塔纳城市景观展现了多样文化交融的特色 [2] - 中国和中亚五国积极推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
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3
中国—中亚峰会背景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1] - 这是中国—中亚峰会首次在中亚国家举办[1] - 2023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西安成功主持召开首届中国—中亚峰会[1] 峰会预期成果 - 六国领导人将对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发展做出顶层设计[2] - 预计将进一步深化中亚国家同中国政治互信[2] - 将为地区务实合作增添新的内涵[2] - 是推动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发展的重要一步[2] - 预计将达成更多共识和成果[3] - 将为巩固伙伴关系、造福地区人民创造更多机遇[3] 合作领域 - 中国—中亚机制在加强政治互信、安全协作、投资贸易、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3] - 期待深化包括科技在内的各领域合作[3]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更加密切[4] - 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为提升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作出重要贡献[4] - 在基础设施、能源、安全、贸易等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6] 经济影响 - 为地区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4] - 给各国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4] - 将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机遇[5] - 推动各领域合作提质升级[6] 战略意义 - 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发展振兴之路上的同路人[7] - 带来弥足珍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7] - 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7] - 显著提升了中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7]
携手并进 再启新程(大使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中国—中亚峰会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中国和中亚五国领导人将共同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 [1] - 中国已同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 [1] -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于两年前在中国西安举办 正式建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 [1] 政治与外交合作 - 中国同中亚国家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相互坚定支持 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 [1] - 中国—中亚机制框架内成立经贸、产业与投资、农业、交通、海关、安全执法、应急管理等领域部长级合作机制 [1] 经济与贸易合作 - 中国同中亚五国实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 [2]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总额达948亿美元 中哈双边贸易额达4382亿美元 中国保持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 - 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屡创新高 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吉乌铁路等战略性大项目有序推进 [2] 基础设施与项目发展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对接 为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 双方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在中亚落地 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 [2] 人文交流与合作 - 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文合作机制不断健全 文化、教育、医疗、旅游、媒体、智库等领域合作快速发展 [3] - 中哈、中乌互免签证协定生效 人员往来更加活跃 [3] - 中国高校在中亚开办分校 孔子学院、鲁班工坊、传统医学中心纷纷落地中亚 [3] 地方合作与城市交流 - 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城市数量不断增长 成为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生力军 [3] 机制发展与未来展望 - 中国—中亚机制成立5年来 为中国中亚各层次交往提供高效对话平台 [3]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推动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做大做强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3]
协力推动中国中亚现代化进程
人民日报· 2025-06-14 06:01
中国—中亚合作进展 - 中国与中亚五国建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在地区多边和双边层面全落地 [2] - 中国同中亚国家之间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 [4] - 中国—中亚机制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成为百年变局中多边合作的新平台 [5] 经贸与基础设施合作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到948亿美元,再创新高 [9] - 中欧班列开行线路不断增加,联通网络愈加密集,中国电子设备、服装进入中亚市场,中亚特色农产品进入中国 [9] - 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平稳运行,中塔公路二期关键控制性节点隧道贯通,中吉乌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 [9] 人文与产业交流 -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首发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启程,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拉开帷幕 [6] - 中国与中亚之间农技专家、医疗人员、考古团队、文艺团体等交流密切,孔子学院、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等人文交流平台培养友谊生力军 [10] - 中国企业家在中亚兴办农业加工厂、纺织产业园等民生项目 [10] 战略与现代化对接 - 中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如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吉尔吉斯斯坦"2026年前国家发展纲要"等 [15] - 中国与中亚合作聚焦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如伊塞克湖光伏一期项目、锡尔河州1500兆瓦燃气电站等大型项目 [16] - 中亚国家借鉴中国现代化经验,如乌兹别克斯坦邀请中方专家参与制定《2030年扶贫纲领》 [14]
中哥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哥伦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规划》
快讯· 2025-05-14 13:01
中哥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 5月14日中国与哥伦比亚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哥伦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规划》[1] - 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仪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