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型技术治理

搜索文档
Robotaxi大战,Lyft请老司机“上桌”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9 23:28
核心观点 - Lyft在2025年采取与司机合作的策略应对自动驾驶变革,成立"司机自动驾驶论坛"邀请资深司机参与Robotaxi部署策略制定[4][5] - 这一举措旨在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接受度,探索司机转型路径,与竞争对手Waymo、特斯拉、Uber的技术驱动路径形成鲜明对比[7][12][20] - Lyft的策略被视为"软着陆",通过"参与式治理"缓解产业转型的社会摩擦,同时弥补自身技术资源的不足[16][19][28]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2025年6月在得州奥斯汀部署10-20辆Robotaxi测试车,计划数月内扩至1000辆,2026年目标达数十万至百万辆规模[21][22][24] - **Waymo**:2026年车队计划从1500辆捷豹I-PACE扩至3500辆,覆盖旧金山、凤凰城等5个城市,加州政策允许其每周25万次付费出行[24][25] - **Uber**:放弃自研后构建联盟,接入Waymo、May Mobility等18家自动驾驶公司车辆,形成平台化合作模式[26] Lyft战略细节 - **论坛机制**:首批6-8名亚特兰大司机参与Robotaxi政策制定、服务规划及新岗位设计(如远程车辆支持、车队运营管理)[10][11] - **合作背景**:配合与May Mobility在亚特兰大的中低速自动驾驶服务上线,采取"半自动化+人力监管+社区协同"的二线市场策略[19] - **差异化优势**:利用"平台+社区"基因,将司机转化为合作方而非阻力,契合监管层对"共治型技术治理"的政策偏好[28][29] 行业挑战与趋势 - 公众对Robotaxi的核心担忧集中在安全性(52%提及率)和社会伦理(包括司机角色)[17] - 技术落地关键杠杆仍依赖人类因素,如突发事件响应和用户接受度[15] - 头部企业分化明显:特斯拉激进扩张、Waymo政策突破、Uber生态整合,而Lyft侧重社会信任构建[20][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