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与贸易战

搜索文档
罗志恒: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
和讯· 2025-05-03 18:00
宏观经济核心问题 - 2023年和202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集中在房地产与地方债务上,二者相互交织[2] - 房地产调整转型期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行,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及偿债能力[2] - 应对关税战需做好三方面工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消费扩大内需[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涉及激发地方政府企业家精神,需调整化债节奏和给予额度资源减轻刚性还债压力[3] -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有助于畅通经济循环和提振民营经济企业家精神[3] - 隐性债务显性化带动规模下降约1/4,多省份已提前完成年度化债任务[5][6] - 融资平台"退平台"数量2024年接近7000家,债务付息支出明显减少[7][8] - 债务期限和性质结构优化,非标债务通过银行贷款置换改善[8] - 全口径债务管理在31个省份中多数已实现,部分省份涵盖法定债务、隐性债务及城投经营性债务[9] 房地产市场稳定措施 - 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包括财政收储、货币降息及优化调控方式[4] - 地方政府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推动市场稳定[4] - 需考虑由中央政府成立稳定基金解决地方政府能力和积极性问题[4] 进一步化债的四个问题 - "6+4+2"化债政策需防范短期风险,如房地产市场调整和总需求不足导致的物价下行[10] - 城投平台"退平台"需推动实质转型,剥离历史债务、注入优质资产、理顺机制[11] - 拖欠账款问题需系统性解决以改善经济循环和地方公信力[12] - 隐性债务根源需通过财政体制改革解决,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占比高达86%[13] 对策建议 短期建议 - 优化化债政策,建议将额度一次性分配至地方以提前化解风险[16] - "退平台"政策需细化至市县单位,实现债务管理精细化[17] - 调高东部地区债务额度,放宽负债率限制以支持有效益投资[18] - 以省为单位建立清欠账款响应机制,设立政府欠款信息直通系统[18] 中长期建议 - 建立债务预算和资本预算,规范债务资金使用和资产盘活[19] - 改革财政体制,上移事权和支出责任至中央政府[19] - 推动债务服务于经济发展,实现国债、地方债和城投债投融资匹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