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

搜索文档
中国银河证券:展望“十五五”时期 汽车销量有望受益于支撑内需政策的延续
新浪财经· 2025-09-19 08:34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将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AI技术将驱动产业变革 行业重点聚焦技术革新与全球产业链布局 [1] 政策驱动内需 - 短期鼓励汽车消费政策持续 可能偏向高价位车型以避免价格战和无效内卷 [1] - 长期政策导向扶持强企 鼓励长续航插混/轻量化技术 推动国内汽车销量持续稳健向上 [1] 电动化与智能化 - 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 智能化加速下沉至中低价位车型 [1] - "智驾平权"趋势加速将带来行业新一轮淘汰赛 驱动整车及零部件升级 [1] 全球化布局 - 出口市场成为核心增量源 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加速全球布局 [1] - 欧洲 东南亚和新兴市场为重点拓展区域 [1] 新质生产力布局 - 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有望打造新增长曲线 [1] - 车企及零部件企业新兴业务拓展能力驱动中长期增长 [1]
社会服务行业快评报告:服务消费迎政策助力,多措并举扩大内需
万联证券· 2025-09-18 15:36
证券研究报告|社会服务 服务消费迎政策助力,多措并举扩大内需 [Table_ReportType] ——社会服务行业快评报告[Table_ReportDate] [事件Table_Summary] : 9 月 16 日,商务部等 9 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出五方面 19 条措施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投资要点: ⚫ 扩大服务消费政策细化升级。2024 年,我国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 出的比重回升至 46%,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逐步接近 50%的关键 节点,预计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2024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明确提出"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九部门联合推出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可视作 对《意见》的进一步细化与升级,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突出跨部 门协同:《措施》由九个部门联合制定,涵盖商务、教育、文旅、健康 等多个关键领域,政策协调力度显著增强,体现出政府对推动服务消费 扩容提质的坚定决心;(2)覆盖领域广泛:19 项具体措施基本涵盖文 化、旅游、体育、 ...
新闻1+1丨扩大服务消费,该从哪些关键点入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8 15:20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5方面19项措施中,"丰富高 品质服务供给"就多达8条。如何扩大服务消费,提高服务质量,让服务消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强劲动力?《新闻 1+1》本期节目,主持人柴璐连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 英华,为您带来分析解读 。 扩大服务消费 具体该怎么做? 什么是服务消费?简单来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实物消费;而一手交钱、一手获得看不见的产品, 就是服务消费。它的本质是牢固消费,价值在于体验性。那么,该如何扩大服务消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英华:消费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当前我 们更加聚焦于扩大服务消费,这一政策方向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 看,当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时,服务消费往往会成为消费的主体。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3万美元,消费结构从以往以商品消费为主,逐步转向商品与服务消费并 重,并且服务消费的增速持续加快的格局。今年1至8月的消费数据也显示,服务消费的增长势头明显高 于商品消费。 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也成为此次《政策措施》中公众关 ...
美国降息落地,巩固板块?撑
中信期货· 2025-09-18 15: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线展望为震荡偏强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降息落地巩固板块支撑,黑色建材板块预计保持震荡上行节奏,虽唐山、内蒙限产对供需结构影响未体现,但美国降息利好仍在,为国内重磅会议释放利好埋下伏笔,且月底前补库逻辑支撑炉料端进而支撑钢价,板块整体支撑强劲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铁元素 - 铁矿基本面偏健康,周内唐山限产未兑现,铁水产量恢复,厂内库存低有节前补库预期,但螺纹旺季需求待验证限制其上方空间,预计短期价格震荡;废钢基本面矛盾不突出,跟随成品材运行,预计短期价格维持震荡走势 [2] 碳元素 - 临近国庆焦企开启原料补库,煤价企稳反弹成本支撑坚挺,唐山地区焦钢企业仍有限产可能,市场“反内卷”余温仍存,宏观环境偏暖,价格预计短期保持震荡;煤炭生产核查趋严但供给变化有限,中下游节前补库开启,叠加宏观情绪好,预计短期价格震荡偏强 [3] 合金 - 旺季预期支撑锰硅盘面价格,但后市供需预期悲观,中长期价格中枢仍存下行空间;旺季硅铁盘面下跌空间有限,但后市供需趋向宽松,中长期价格仍存下行压力 [3] 玻璃 - 现实需求偏弱,但有旺季及政策预期,中游去库后可能有震荡反复,中长期需市场化去产能,若价格重回基本面交易预计震荡下行 [3] 纯碱 - 供给过剩格局未改变,盘面下行后期现成交小幅放量,预计后续宽幅震荡运行,长期价格中枢仍将下行推动产能去化 [3] 钢材 - 现货市场成交一般偏弱,高炉及电炉利润收缩,钢厂增产意愿有限,螺纹产量偏低,旺季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库存继续增加,基本面矛盾积累;建议关注多卷空螺策略 [8] 铁矿 - 港口成交及掉期主力价格有变化,现货市场报价涨跌不一,基本面海外矿山发运正常,到港量环比减少,需求端铁水产量微增,库存总水平中性,预计短期价格震荡 [8][9] 废钢 - 华东破碎料不含税均价及螺废价差有数据体现,供给端钢厂到货量环比下降,需求端电炉日耗下降、高炉废钢日耗回升,总日耗小幅增加,厂库小幅下降,库存可用天数低,预计短期价格跟随成材 [10] 焦炭 - 期货盘面高位震荡,现货价格及基差有数据体现,供应端焦企利润承压但开工积极性尚可,产量基本稳定,需求端刚需支撑偏强,钢厂按需采购,到货顺畅,预计短期价格震荡 [11][12] 焦煤 - 期货盘面高位震荡,现货价格持平,供给端煤矿生产基本恢复,产量环比略增,进口端蒙煤正常通关,需求端焦炭产量高位,下游按需采购,成交氛围改善,预计短期价格震荡偏强 [11][12] 锰硅 - 旺季期价震荡走强,现货市场观望情绪浓,报价持稳,成本端港口矿商报价坚挺、化工焦价格下调,需求端钢厂利润尚可、成材产量趋于抬升,供应端产量处年内高位,后市去库难度增加,中长期价格中枢仍存下行空间 [17] 硅铁 - 旺季盘面偏强运行,现货报价小幅松动,成本端兰炭价格上调,供给端产量高位,需求端钢厂成材产量增加、金属镁市场活跃度待改善,中长期价格仍存下行压力 [18] 中信期货商品指数 - 综合指数、特色指数(商品20指数、工业品指数)及板块指数(钢铁产业链指数)有相应数据体现,如商品20指数2515.59,较前一日-0.45%;钢铁产业链指数今日涨跌幅-0.01%等 [102][104]
港股跟随A股脚步上行 | 每日晨报(2025.9.18)
中国能源网· 2025-09-18 10:15
A股市场走势 - 周三A股市场开盘后呈现震荡态势 盘中一度出现小幅回落 但随后在多元金融及人行机器人等板块强势引领下逐步走高[1][8][11] - 午后深成指及创业板指数再度刷新年内新高 创业板指数上涨60.31点 涨幅1.95%至3147.35点[4][8][11] - 两市成交额达23767亿元 上证指数上涨14.47点至3876.34点 涨幅0.37% 深证成指上涨151.49点至13215.46点 涨幅1.16%[4] 港股市场表现 - 此前表现相对落后的港股近期迎来明显发力迹象 周三出现加速上涨行情 呈现追赶A股趋势[1][8][11] 行业板块表现 - 风电设备板块大涨 多元金融 电子化学品 电机 光学光电子 消费电子等板块涨幅居前[4][5] - 贵金属 商业百货 旅游酒店 化肥 珠宝首饰等板块跌幅居前[4] - 概念股方面MLCC 高宽带内存 柔性屏 麒麟电池 机器人执行器 人行机器人 光刻机等涨幅居前[4] 新能源赛道分析 - 2022至2024年新能源赛道调整较为充分 2025年下半年仍有技术性反弹需求[5] - 全球持续推进"双碳"目标 锂电 光伏 风电 储能需求持续 工信部推动制定固态电池 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5] - 光伏供给侧改革政策陆续出台 改革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并蔓延至其他行业[5] - 具备核心技术储备的新能源龙头企业有望享受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双重红利[2][8] 机器人行业分析 - 人行机器人概念板块自1月7日至阶段性高点涨幅约60% 机器人执行器概念板块涨幅超60% 机器人行业涨幅超30%[6] - 行业内生增长动能强劲 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增长较快 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要求行业年均营收增速超20%[7] -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AI应用落地重要载体 2025年有望进入量产阶段[7]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内需"双轮驱动 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7] 后市投资策略 - 预计A股大概率延续震荡上行态势 但板块方面或难有特别明晰主线[2][8] - 科技板块连续上涨后可能出现内部分化[2][8] - 顺周期板块与高端制造领域作为经济复苏核心受益者有机会[2][8] - 券商板块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 经纪 两融业务直接获利[2][8] - 长期调整后的低价股形成估值洼地 成为资金兼具避险与逐利诉求的优选[2][8] - 操作上建议持仓基本面良好优质公司 减少涨幅过大板块配置 关注科技二线龙头 新能源 顺周期及券商板块回调机会 控制仓位保留机动资金[2][9]
港股跟随A股脚步上行
英大证券· 2025-09-18 10:00
英大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报告 金 点 策 略 晨 报 2025 年 9 月 18 日 港股跟随 A 股脚步上行 分析师:惠祥凤 执业证书编号:S0990513100001 电话:0755-83007028 邮箱:huixf@ydzq.sgcc.com.cn 观点: 总量视角 【A 股大势研判】 周三晨报提醒,预计后市 A 股大概率延续震荡上行态势。同时,近期晨报反 复提醒,新能源赛道中具备核心技术储备的龙头企业仍可逢低关注。市场走势如 我们预期,周三 A 股市场开盘后呈现震荡态势,盘中一度出现小幅回落,但随后 在多元金融及人行机器人等板块的强势引领下,市场逐步走高。新能源赛道的某 龙头近期也是大涨力挺创指。午后,深成指以及创业板指数再度刷新年内新高。 另外,在 A 股保持强势的同时,此前表现相对落后的港股近期也迎来了明显的发 力迹象。周三港股迎来了加速上涨行情,呈现出追赶 A 股的趋势。 展望后市,我们维持近期观点不变:预计后市 A 股大概率延续震荡上行态势。 板块方面或难有特别明晰的主线。首先,虽然我们依旧看好科技板块。不过,连 续上涨后,板块内部的可能出现分化;其次,新能源赛道仍可逢低关注。具备核 心技术储 ...
21社论丨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激发更多消费新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9:18
比如家政服务企业数量多,但大量集中于基础保洁业务,难以满足家庭对营养膳食、健康护理 等专业化家政服务的需求;养老床位供给量与需求相比短缺,但同时空置率较高,供需不匹 配;旅游住宿等领域服务质量不均衡、服务内容同质化;文体服务领域,体育运动设施不足, 影视等文化供给质量也有待提高,尚不足以形成产业循环壮大,缺少更具影响力的创意与IP带 动消费。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关键是提升服务供给的质量,满 足并激发消费新需求。当前服务消费供给同质化等问题,首先与服务消费的独特特征有关。服 务消费最突出的特征是本地化,无法像商品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销售。服务的现场消费 的特点,需要企业设立在人口高度聚集且收入较高的地方,这相应地会带来较高的房租等成 本。由于服务消费弹性较高,时间相对集中(假期或周末),市场需求相对少而分散,使得供 给较少,竞争不充分,企业为降低人力成本,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性要求。 增加高质量供给需要放松准入门槛与监管政策。比如此次政策措施提出对外"推动互联网、文 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 领域市场限制,减少限 ...
21社论丨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激发更多消费新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6:49
比如家政服务企业数量多,但大量集中于基础保洁业务,难以满足家庭对营养膳食、健康护理等专业化 家政服务的需求;养老床位供给量与需求相比短缺,但同时空置率较高,供需不匹配;旅游住宿等领域 服务质量不均衡、服务内容同质化;文体服务领域,体育运动设施不足,影视等文化供给质量也有待提 高,尚不足以形成产业循环壮大,缺少更具影响力的创意与IP带动消费。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关键是提升服务供给的质量,满足并激发 消费新需求。当前服务消费供给同质化等问题,首先与服务消费的独特特征有关。服务消费最突出的特 征是本地化,无法像商品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销售。服务的现场消费的特点,需要企业设立在人 口高度聚集且收入较高的地方,这相应地会带来较高的房租等成本。由于服务消费弹性较高,时间相对 集中(假期或周末),市场需求相对少而分散,使得供给较少,竞争不充分,企业为降低人力成本,也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性要求。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正在以提振消费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内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当前,各国正在进行制造业竞争,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 源,个别 ...
以旧换新动能足 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
经济网· 2025-09-17 11:40
本报记者 周子荑 "太优惠了!有了国家补贴,一级能效的空调产品每台价格能便宜1000多元。"北京市民王女士对记者 说。 像王女士这样享受到以旧换新政策红利的消费者有很多。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以旧换新 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潜能不断释放。商务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消 费市场成绩单亮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 5.5%。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目前,在长虹智慧显示工厂,高能效电视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平均每分钟就有1台85英寸的一级能效 智能电视下线。这条产线是去年年底长虹投资近千万元,在原有产线基础上改造升级而成的。在满产的 情况下,日产能超过2000台。"四川长虹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为了更好保障"国补"背景下的市场端 需求,公司全面提升家电产品能效、优化产品结构。今年1—5月,长虹的一级能效电视产品出货占比高 达70%。 国家大力推动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是一项利企惠民的重大政策,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入实 ...
扩大内需财政政策还能做什么?个税减免还有空间吗?专家热议
搜狐财经· 2025-09-17 11:01
"为何美国可以通过关税对全球施压?"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财经发展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 顾问刘小川开篇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刘小川表示,答案不言而喻,因为美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主体市场,消费量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希望和美国 做生意,特朗普抓住这样一个特点,通过关税来对其他国家施压。 据央视新闻,按美国劳动局数据,美国人2023年消费支出是18.8万亿美元,这一数据高于中国,且中美人均消费 相差更大。"当前扩大内需至关重要。如何扩大内需?中国的特点是政策力量强大,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政策将 发挥重要作用,这就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刘小川说。 发挥政策效能,助力扩大内需,思路可谓千头万绪。着眼于民生关注的财政政策,南都N视频记者梳理了论坛现 场业内专家关于财政政策助力扩大内需的聚焦点。 第九届财经发展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贾俊雪认为,减税降费还有一定空间,需要考虑怎样更精准施策。原来以间接税为 主,现在可以考虑通过直接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的减免来有效拉动内需。 不过,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看来,一提到扩大内需,就会想到减税降费,但结合现实情况的 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