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阳

搜索文档
中医帮忙 安然度夏(健康驿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5 06:28
中医药行业夏季养生服务 - 三伏贴服务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医医院开展 医护人员7月22日为市民提供敷贴服务[2] - 2025年三伏天周期为7月20日至8月18日 共计30天 医疗机构在此期间重点推广冬病夏治疗法[4] 冬病夏治特色疗法 - 中日友好医院定义冬病夏治为针对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进行的治疗 适用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5] - 三伏贴采用白芥子/细辛等药材 需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 主要作用于肺俞穴/肾俞穴等穴位[6] - 辅助疗法包括艾灸足三里/关元穴位 以及生姜羊肉汤/黄芪山药粥等食疗方案[7] 中医夏季睡眠调理方案 -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议夏季作息遵循"夜卧早起"原则 晚上11点前入睡 午间11-13点适当午休[9] - 推荐安神茶饮包含百合/麦冬/莲子心组合 脾胃健康者可添加荷叶增强效果[10] - 外治疗法涉及足三里穴艾灸/膀胱经刮痧/安眠穴针刺等专业医疗手段[10] 三伏天晒背养生指南 - 中国中医科学院指出晒背最佳时段为上午8-10点 初次不超过10分钟 逐步增至20-30分钟[13] - 适宜人群包括阳虚体质/寒湿痹证/骨密度低下者 需在通风环境进行并补充电解质水[11][13] - 禁忌人群涵盖光敏性疾病/阴虚火旺/湿热内蕴患者及服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人群[11][12] 中医药膳推荐 - 绿豆百合莲子粥适合清热解暑 含绿豆50克/干百合20克/莲子15克 脾胃虚寒者慎用[14] - 冬瓜薏米老鸭汤针对湿热体质 需带皮冬瓜300克/薏米30克/老鸭半只同炖90分钟[14] - 姜枣茶适用空调房人群 含红枣6个/生姜3片 煮沸后小火焖10分钟[14]
“伏天晒背”是否人人适合?如何防暑降温避免中暑?专家提示“几要”“几不要”↓
央视网· 2025-07-24 10:43
大暑时节健康养生 - 大暑时节是"养阳"的好时节,晒背是其中一种方法,但并非人人适合,体质弱、高龄、皮肤易过敏、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不适合晒背 [1] - 虚寒体质者可适当晒背,需注意选择合适天气和时间段,避免炎热和太阳直射下久晒,开始时5-10分钟,适应后可增至每次15-30分钟,每周2-3次 [3] - 晒背后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吹空调或冷风扇,应在室内阴凉处休息15-30分钟,让体温自然恢复,并及时补充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冰饮 [3] 户外高温作业人员防暑 - 高温高热作业环境和人体散热功能障碍易引发中暑,先兆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应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和盐分 [4] - 若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速等中暑症状,需立即物理降温并补液,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4] - 外卖、快递员应主动防护(防晒装备)、主动休息(避开高温时段,增加休息频率)、主动补水(少量多次,含电解质饮料) [6] - 补水需提前进行,选择常温或微凉水,避免冰镇饮料、酒精和高糖饮料,以减轻身体负担 [6]
大热天里,别误入这些健康“陷阱”
科技日报· 2025-07-24 06:27
健康养生误区 - 晒背养阳并不适合所有人 易头晕头痛舌红苔黄的人群晒背后易上火 虚寒体质可适当晒背 体质弱高龄皮肤过敏及有基础疾病者不适合[1] - 晒背需选择合适天气时段 避免大热天直射 初始5-10分钟 逐步增至15-30分钟 每周2-3次 晒后及时补水忌冰饮[1] 科学减肥风险 - 快速减肥方式可能导致新发脂肪肝 极低热量饮食促使脂肪大量分解 肝脏代谢能力不足[2] - 高强度运动搭配低碳水饮食会加重肝脏能量代谢失衡 过度依赖代餐或减肥药品也可能诱发脂肪肝[2] 健康防骗警示 - 警惕"最后库存""限时送礼"等保健品推销话术 实为高价或三无产品营销套路[2] - 部分谣言利用传统文化情感包装 如"失传古法""祖传秘方"缺乏文献及医学证据 实为卖药获利手段[3]
运动咋适度?中医来相助(健康驿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9 06:04
中医药运动养生发展现状 -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因简便易学、场地灵活优势,正以全民健身形式广泛进入社区、广场、公园,覆盖各年龄层健身人群[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期召开专题发布会,重点推广中医运动养生理念与调养方法,突显政策层面对传统运动保健价值的认可[2] 中医运动养生核心理念 - 中医功法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实现健身保健效果,代表性项目包括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3] - 运动需遵循"形劳而不倦"原则,强调适度运动后需调整呼吸收敛阳气,符合"动以生阳,静以养阴"的阴阳平衡观[3] - 运动强度应个体化,阳虚体质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激发阳气,阴虚/气虚人群宜选择温和散步,避免大汗导致气随汗泄[3] 运动强度科学标准 - 中等强度心率计算公式:(220-年龄)×60%为下限,(220-年龄)×70%为上限,例如30岁人群心率区间应为114-133次/分[5] - 步行锻炼推荐30-60分钟/6000-1万步,老年人建议30-40分钟/4000-6000步分段完成,慢跑单次3-5公里为宜[5] 四季运动养生策略 - 春夏宜选快走、跑步等较大运动量项目,清晨锻炼顺应阳气升发,夏季需防大汗耗气[6] - 秋冬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柔和项目,午后日照充足时锻炼,强度以微汗为度[6] - 冬春季需注重保暖防风寒,冬季热身时间应延长防止运动损伤[7][8] 运动损伤防护体系 - 急性闭合性损伤处理遵循"保护-冰敷-加压-抬高"四步原则,72小时内每次冰敷10-20分钟[11] - 儿童冰敷需监测局部体温防冻伤,骨折/脱位需保持伤肢固定等待专业救援[12] 运动后科学管理 - 运动结束需进行关节旋转、四肢拍打等舒缓动作,防止气血骤停形成瘀阻[12] - 应避免立即冲冷水澡,因此时体表卫气虚弱易受寒邪侵袭,建议待心率恢复后用温水沐浴[13]
立夏时节湿热起 护心顾脾养阳气
新华网· 2025-05-05 08:30
中医立夏养生原则 - 立夏后养生需顺应"春夏养阳"原则,重点养护心脾、清热祛湿、调和气血 [1] - 湿热天气易引发呼吸系统问题(如湿热咳嗽、暑湿感冒)及脾胃功能受损(腹胀、食欲不振) [4] - 湿热体质者症状可能加重,如面部出油长痘、大便黏滞 [4] 饮食调理建议 - 饮食宜"清补为主,兼顾祛湿",推荐酸味食物(乌梅、山楂)敛汗生津,苦味食物(苦瓜、莲子)清心火 [4] - 多食新鲜蔬菜,少油腻辛辣,湿热重时可食用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山药等健脾利湿食材 [4] - 避免过量冷饮冰品以防脾阳受损引发腹泻 [4] 起居与运动指导 - 建议夜卧早起,午间小憩养心气,保持室内通风 [4] - 通过静坐、听舒缓音乐保持心态平和,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大汗伤津液阳气 [4] 中医外治保健方法 - 晨起空叩膻中穴5分钟可缓解心烦失眠 [5] - 仰卧推揉腹部49遍/日可祛湿浊,改善脾虚湿困早期症状(口黏纳呆、排便黏腻) [5]
专家:通过“苦夏”来减重的方式不可取
中国新闻网· 2025-05-01 09:08
夏季养生与脾胃健康 - 长期贪凉饮冷会损伤体内阳气 导致消化不良、胃口变差、腹泻腹痛等症状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具有"喜暖恶寒"特性 [1] - 西方人习惯生冷食物与其长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结构及体质差异有关 个体和地区差异需被考虑 [1] "苦夏"现象解析 - "苦夏"是身体对炎热天气的非病理性不适反应 表现为倦怠、胃口差、腹痛烦躁等症状 [2] - 通过"苦夏"减重不可取 长期胃口差会导致身体进入代谢降低的"饥荒状态" 反而引发营养不良 [1][2] - 短期体重下降后会出现快速反弹 因新陈代谢率降低且饮食恢复后补偿性吸收增强 [2] 夏季养生建议 - 立夏后推荐食用韭菜、香椿等温热升发性时令蔬菜 遵循"春夏养阳"原则 [2] - "姜丝陈皮山楂饮"可健脾温阳、化湿和胃 符合"夏吃姜"传统养生方法 [2] - 夜间需重点防护腹部和双脚 避免寒气侵袭 可通过按摩神阙穴(肚脐中央)和中脘穴(心窝与肚脐连线中点)调理脾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