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

搜索文档
李公明︱一周书记:国家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破产?
新浪财经· 2025-07-31 14:36
书籍背景与作者 - 瑞·达利欧新著《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英文版于2025年3月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于2025年6月推出,翻译出版周期仅三个月[2] - 作者为桥水基金创始人,管理资产规模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5位(《财富》杂志),被CIO称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2] - 书中附赠解读本手册,包含15位金融机构人士、经济学家和财政官员的推荐语及5篇评论文章,目标读者为经济决策者、金融从业者及投资人士[2] 核心理论框架 - 提出"整体大周期"理论,由五大驱动力量构成:债务/信贷/货币/经济周期、内部秩序周期、外部秩序周期、自然力量及人类创造力[7] - 短期债务周期平均持续6年(±3年),长期债务周期约80年(±25年),不可持续的债务创造是引发危机的永恒普适因素[8] - 当前处于大周期第80年,特征为:主要国家高负债、内部政治分裂、国际关系紧张、自然灾害频发及技术加速创新[9] 债务与货币体系分析 - 国家破产本质是央行丧失正常偿债能力,印钞偿债将导致货币贬值与通胀性衰退[12] - 历史大周期晚期典型应对措施包括:强制他国购买债务、选择性冻结资产、债务货币化重组、资本管制及创造新货币[9] - 美国2025年面临五大挑战:巨额债务、国内政治冲突、中美科技战、气候变化及国际秩序重构[14] 政治经济周期 - 民主国家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同步,领导人支持率随承诺落空而下降,可能转向极端政策[10] - 专制制度常取代失效的民主制度,通过民粹主义宣传、简化复杂问题及权力集中实现转型[10] - 国际秩序正从多边主义转向单边主义,联盟关系随利益快速重组,特朗普政策加速这一进程[11] 技术与其他驱动因素 - 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与其他四大力量交互影响,在良好金融环境下加速发展,但依赖信贷扩张易引发泡沫[12] - 自然灾害成本持续上升,主因包括环境污染、人口密度增加及全球化接触[11] - 应对大周期需采用"3%三部分"方案(削减支出、增税、降利率),配合"和谐去杠杆化"[16] 投资方法论 - 建议依据概率行事,进行全球化多样化投资,重点关注基本面稳健的国家[17] - 强调风险意识原则:"无担忧者应担忧,忧心者无须过虑",主动防范优于被动暴露[17] - 未来5-10年将现秩序巨变,当前强势主体可能衰落,需动态调整投资策略[16]
达利欧最新预测:未来5年,世界的五大巨变
搜狐财经· 2025-07-04 04:52
债务/货币/经济周期 - 短期债务周期平均持续约6年(±3年) 长期债务周期平均持续约80年(±25年) 当前处于大债务周期第5阶段晚期 面临萧条和战争风险 [7] - 主要国家(七国集团和中国)负债过重 依赖央行购买债务(MP3)为财政赤字融资 未来5年债务重组概率达65% 10年内概率升至80% [7] - 债务危机信号为政府债券大规模抛售 央行面临利率飙升或货币贬值两难选择 历史极端减债手段包括债务冻结/资产没收/资本管制等 [9] - 建议采用"3%三部分"解决方案 平衡通缩性(财政紧缩)与通胀性(货币宽松)去杠杆 未来2-3年债务紧缩与经济衰退风险显著 [10] 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 - 短期政治波动周期约6年(±3年) 长期内部秩序转变周期约80年(±25年) 经济恶化通常引发政治变革 [10] - 美国政治分裂加剧 全球贫富/价值观差距扩大 催生民粹主义政策 类似1905-1914及1933-1938年状况 [11] - 民主向专制过渡通常需3-5年 金融政治军事力量超越法律效力 特朗普政策激进但削弱社会支持体系 [12][14] - 美国社会分层显著 顶层1%带动变革 中间30%处境一般 底层60%为净消耗者 政策向高生产力群体倾斜 [15] 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 - 国际秩序从多边合作转向单边对抗 强国欺凌弱国现象凸显 欧洲易受俄罗斯威胁 美国"优先政策"或放弃欧洲防卫 [17] - 联盟关系可能剧变 如二战德俄从盟友变敌手 欧洲与中国关系或超越欧美关系 需警惕难以预料的结盟变化 [18] - 中美综合国力对比显示美国相对衰落 冲突强度评估表明"修昔底德陷阱"效应显现 双方展开外交/网络/贸易战 [18][20] - 科技战涉及芯片生产/数据中心/技术禁运等领域 美国领先芯片研发但生产弱势 中国在低成本制造和AI应用占优 [20][24] 自然力量 - 自然灾害破坏力超过战争 未来干旱/洪水/疫情概率增加且成本攀升 债务压力限制预防性投入 [21] - 气候变化引发资源短缺和人口迁移 加剧国内国际政治不稳定 全球南方国家首当其冲 [21] 人类的创造力 - AI等技术将推动实际GDP和预期寿命指数增长 中美在量子计算/基因编辑/太空技术等多领域竞争 [23][26] - 美国半导体研发领先但中国占据40个顶级计算机科学项目中的20个 技术复制周期约6个月 [24][25][26] - 新技术是双刃剑 既提升互相伤害能力也增强协作潜力 应用差异将导致国家/企业绩效分化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