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需不振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将预期因素纳入宏观经济分析 让政策调整和改革行动同频共振
证券时报· 2025-06-26 02:21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升级 - 核心观点:宏观经济分析需将预期因素与需求、供给结合,预期稳定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1] - 企业和居民预期稳定可缓解消费与投资需求不足问题,化解供需两侧矛盾[1] 三兼关系处理 兼容老问题与新问题 - 当前矛盾现象为内需不振与预期偏弱交织,需同时聚焦"病灶"(老问题)和"病原"(新问题)[1] - 仅解决需求不足等老问题会按下葫芦浮起瓢,需兼顾预期偏弱等新问题[1] 兼容老目标与新目标 - 分析需覆盖需求供给对策与预期信心对策,既要扩大需求也要稳定预期[1] - 对策需区分作用于需求供给或预期信心的不同路径[1] 兼容改革与政策系统 - 宏观调控需政策调整(增支、减税等)与改革行动同频共振[2] - 短期政策调整需配合长期改革行动,否则整体功效打折扣[2] 预期分析的战略意义 - 纳入预期因素是应对经济下行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长期发展的战略[2] - 市场经济本质是预期经济,预期因素可增强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