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期偏弱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将预期因素纳入宏观经济分析 让政策调整和改革行动同频共振
证券时报· 2025-06-26 02:21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升级 - 核心观点:宏观经济分析需将预期因素与需求、供给结合,预期稳定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1] - 企业和居民预期稳定可缓解消费与投资需求不足问题,化解供需两侧矛盾[1] 三兼关系处理 兼容老问题与新问题 - 当前矛盾现象为内需不振与预期偏弱交织,需同时聚焦"病灶"(老问题)和"病原"(新问题)[1] - 仅解决需求不足等老问题会按下葫芦浮起瓢,需兼顾预期偏弱等新问题[1] 兼容老目标与新目标 - 分析需覆盖需求供给对策与预期信心对策,既要扩大需求也要稳定预期[1] - 对策需区分作用于需求供给或预期信心的不同路径[1] 兼容改革与政策系统 - 宏观调控需政策调整(增支、减税等)与改革行动同频共振[2] - 短期政策调整需配合长期改革行动,否则整体功效打折扣[2] 预期分析的战略意义 - 纳入预期因素是应对经济下行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长期发展的战略[2] - 市场经济本质是预期经济,预期因素可增强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2]
【笔记20250512— 关税相互妥协,市场预期偏弱】
债券笔记· 2025-05-13 20:49
市场行情分析 - 横盘震荡显示多空双方力量均衡,市场需要催化剂打破僵局[1] - 隔夜风险资产受中美关税谈判超预期影响普涨[3] - 股市呈现高开低走态势,债市情绪缓和[2][3] 资金面情况 -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2250亿元(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 vs 4050亿元到期)[1] - 银行间资金面均衡宽松,DR001维持在1.4%,DR007在1.5%附近[1] - R001成交量达64567.16亿元(占比86.81%),R007成交量8725.05亿元(占比11.73%)[2] 利率走势 - 10年期国债利率从1.6775%震荡下行至1.662%,下跌1.55bp[3] - R007加权利率1.53%,较前日下降7bp[2] - R014利率1.58%,下降1bp[2] 债市驱动因素 - 资金宽松是债市主要支撑因素[3] - 相比4月2日前仍存在10%关税差额,市场预期向下概率较高[3] - 230023国债利率从1.9325%下跌至1.9140%,跌幅2.35b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