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创新发展

搜索文档
保险业加力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路”
证券日报· 2025-06-30 13:3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快速涌现,成为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农业保险通过分散和转移农业生产风险,为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经济补偿,起到经济"稳定器"作用 [1] - 精准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保险需求成为当前关键课题 [1] 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 - 台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作为风险"防火墙"作用日益凸显 [2] - 河北高阳县艳茹家庭农场通过投保农作物种植保险,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时可获得部分损失补偿 [2] - 河北武安市实施农业特色保险保费补贴试点,鼓励市、县两级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支持,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费负担 [2] "农业保险+"创新模式探索 - 各地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模式,发挥农业保险集聚保险、信贷、担保等金融资源的"黏合剂"作用 [3] - 浙江推出地方补贴性新型农业主体综合保险,山东推出苹果全产业链保险保障,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并打通金融支持通道 [3] - 云南省鼓励农业保险机构对接省融信服平台,运用保险数据评级、保单质押等方式增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用贷款 [3] 当前农业保险面临的挑战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积极性受财政支持力度、保险服务水平及认知程度等因素影响,仍有提升空间 [4] - 农业保险保障供给与多元需求匹配不足,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复杂情况下难以满足新型经营主体需求 [4] - 跨部门协同和数据赋能存在瓶颈,涉农、气象等数据分散导致保险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不够精准 [4] 农业保险服务优化方向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希望开发更多针对特色农产品和养殖品种的保险产品,整合现有保险产品并建立快速理赔机制 [4] - 针对农机服务领域风险隐蔽性强的问题,建议开发农机操作事故、设备损毁等专属险种 [5] - 保险机构需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力和需求实施分层保障,从"保得起"向"保得好"、"保得优"转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