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体旅商融合
搜索文档
推动乡村发展“一直兴”(专家点评)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55
政策方向与战略部署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系统部署[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并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1] - 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明确了发展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路径[1] 成功实践与模式创新 - "村BA""村超"等"村字头"赛事走红 是发展乡村新业态新产业的生动实践[1] - 赛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推动观赛旅游 餐饮住宿 农产品销售等链条式增长[1] - "体育+文旅+产业"的融合模式延伸了赛事价值链 增强了乡村经济韧性 探索出可持续可借鉴的发展新路[1] 社会效益与参与主体 - 村民在赛事活动中既是运动员 也是组织者 观众和受益者 赛事增强了集体认同与凝聚力[1] - 数字传播助力赛事突破地域限制 激发全民参与热情[1] - 各地纷纷借鉴经验举办"村字头"赛事 以体育为媒推动农文体旅商全面发展[1] 未来发展重点与举措 - 要坚持深挖地域特色 推动"村赛"品牌化常态化 避免同质化 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1] - 要推动乡村文旅数字化转型 运用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 建设智慧文旅平台 提升服务体验[1] - 要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推动人才土地产业协同发展 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培育新农人队伍[1] - 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让农民成为文旅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 实现共建共享[1] 核心观点与前景展望 - "村赛"现象证明乡村不缺资源[2] - "十五五"时期要将赛事热度转化为产业动能 推动乡村发展从"一时火"走向"一直兴"[2] -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持续的路径支撑[2]
跳出球场看“浙BA”(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11
赛事概况 -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是浙江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群众篮球赛事,涉及90个县(市、区)决出11支县级冠军球队,并与11支市级联队共同角逐总冠军 [1] - 赛事看点包括“草根”球员参与、优惠票价以及城市间激烈的竞争气氛 [1] 体育基础设施与群众基础 - 浙江拥有5万5千多个篮球场地,并积极利用城市闲置空间进行改造,例如杭州篮球公园即位于高架桥底下 [2] - 浙江具有深厚的群众篮球氛围,以诸暨市为例,其作为全国首批篮球城市,篮球运动历史可追溯至1911年 [1] - 当地群众体育热情高涨,存在“白天忙工作,晚上抢篮板”的生动写照 [1] 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模式 - 浙江通过“浙BA”赛事推动“农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具体措施包括推出“门票+球票”打包销售以及文体通玩打折等活动,将赛事打造为“浙里生活节” [3] - 发展模式旨在将群众体育、城市文化、休闲消费和地方产业相结合,以促进赛事热度、群众参与、消费增长和产业发展 [3] 乡村文体事业与治理成效 - 浙江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将文体活动作为全域共富和城乡和美的重要方面 [2] - 通过“省赛村办”模式,将马拉松、自行车赛等赛事向乡村延伸,并利用好山好水打造天然运动场,带动乡村旅游 [2] - 文体活动被视为有效的乡村治理工具,民间有“多一片球场,少一张牌桌”等顺口溜,反映了其对促进和谐、减少纠纷的积极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