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口买方信贷
icon
搜索文档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前瞻:稳外贸促投资 PSL或重启扩张
证券时报· 2025-08-13 13:5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4月25日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金融部门在5月集中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债券市场"科技板"等措施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在二季度落地 旨在解决部分领域的结构性矛盾 创新支持稳定外贸和扩大有效投资 [1][2] - 财政货币政策将提供配套支持 可能通过扩张抵押补充贷款(PSL)和中央财政贴息来实施新工具 [1] 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与历史表现 - 政策性金融在市场作用不充分的领域发挥"准财政"职能 2022年3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投放约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带动银行累计授信超3.5万亿元 金融杠杆效应和投资拉动效应显著 [2]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发挥类似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 但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性仍需要设立新型工具 [2] - 新型工具可能由3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主导 定向支持外贸、科创和消费等领域 [3] 新型工具的支持方向与创新 -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新型工具将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4] - 资金用途可能创新 包括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出口转内销"等 [4] - 针对美国关税政策压力 可能推出类似出口买方信贷的工具 扩大进口商融资渠道并提供延期付款便利 [4] - 新型工具将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可能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券项目资本金搭桥 [4] 配套政策与资金支持 - 央行可能重启并扩张PSL 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 5月7日央行调降PSL利率是重要政策信号 [6] - 中央财政有望提供贴息支持 类似2015年专项建设基金中中央财政按债券利率90%给予贴息 缓解发债成本和项目资金成本 [6] - 财政政策前置发力使下半年政策空间有限 更需要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如通过PSL为基建提供资金 [6] - 新型工具不一定依赖PSL和财政贴息 可与减税降费等政策配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7] 投资拉动与消费支持 - 公共投资等快变量将先行形成实物工作量 但私人部门需求回升基础仍需稳固 [3] - 拉动有效投资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 新型工具投资领域可能包括消费基础设施、"两新"(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两重"(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 [5]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前瞻:稳外贸促投资 PSL或重启扩张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金融政策动态 - 自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后,金融部门在5月集中发布一揽子政策,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债券市场"科技板"等措施 [1] - 尽管现有政策持续发挥效能,但结构性矛盾仍需解决,市场预计二季度将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外贸和有效投资 [1][2] - 2022年政策性金融机构投放7400亿元金融工具,带动银行授信超3.5万亿元,杠杆效应显著 [1]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期 - 工具或由3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主导,定向支持外贸、科创、消费等领域,资金用途可能创新(如支持基础研究或"出口转内销") [2][3] - 针对美国关税压力,可能推出类似出口买方信贷的工具,缓解外贸企业资金压力 [3] - 国家发改委透露工具将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可能重启优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 [3] 配套政策支持 - 央行可能重启并扩张PSL(抵押补充贷款),5月已调降PSL利率释放信号,为政策性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 [4] - 中央财政或提供贴息支持,参考2015年专项建设基金案例(贴息90%),降低项目资金成本 [4][5] - 政策组合可能包括减税降费,与金融工具协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5] 政策实施方向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已发挥类似政策性金融作用,但新型工具仍需应对复杂经济形势 [2] - 投资领域或涵盖消费基础设施、"两新""两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3] -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可根据经济情况创设新工具,券商预计二季度为落地窗口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