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海练兵
icon
搜索文档
内地大厂,抢滩香港
36氪· 2025-08-06 17:37
互联网大厂抢滩香港市场 - 内地互联网大厂如京东、美团、淘宝、拼多多、抖音等集体加码香港市场,从云服务、AI等业务转向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等消费场景[1][2] - 香港投资推广署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过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设点,其中近一半(约630家)来自中国内地[2] - 大厂通过收购本地企业(如京东拟40亿港元收购佳宝超市)、高额补贴(美团Keeta"十亿激赏")、物流基建等方式快速本地化[1][7][11]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市场:美团Keeta入港半年市场份额达27%,2024年超越Deliveroo成为第二,导致Deliveroo退出香港市场[15][18] - 电商市场:淘宝2019年在港访问量达2395万次(占全球访问量3.98%),京东、拼多多通过包邮政策争夺份额[18] - 本地企业受冲击:HKTVmall指控京东抄袭界面,商界讨论如何应对内地电商攻势但收效甚微[5] 业务拓展策略 - 补贴策略:美团Keeta新用户注册送300港元优惠券,阿里投入10亿元推99元包邮,京东初期斥资15亿元补贴[7][11] - 物流建设:京东实现最快4小时送达,淘宝将到货时间从3-10日缩短至3-4日,拼多多与顺丰合作推包邮服务[11][12] - 特色服务:美团推准时达服务,淘宝推"退货宝",京东推"买贵就赔"和家电180天有坏换新政策[14] 香港市场特殊性 - 市场规模:香港约200万外卖用户和600万电商用户,十亿补贴相当于内地千亿规模[8] - 运营挑战:人力成本高(外卖员月薪3.5万港元vs香港工资中位数1.98万港元),交通规则限制运力[8][10] - 消费习惯:2024年11月香港网上销售占比仅9.3%(内地26.8%),外卖渗透率约12%(内地43%用户每周点外卖)[19] 战略意义与全球化布局 - 香港作为国际化练兵场:语言文化与国际接轨又与内地联通,可验证全球作战能力[20] - 美团将香港经验复制到中东,进入沙特3个月落地9个城市,5个月市占率突破10%,下一站巴西[21] - 阿里云连续多年蝉联香港IaaS市场第一,腾讯云、字节跳动BytePlus均在香港建立数据中心[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