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Keeta

搜索文档
内地大厂,抢滩香港
36氪· 2025-08-13 18:22
互联网大厂集体布局香港市场 - 内地互联网巨头包括京东、美团、淘宝、拼多多、抖音等正加速抢占香港市场 从线上电商延伸至线下零售、外卖及生活服务 旨在将其作为出海练兵和全球扩张的桥头堡[6][7][9] - 香港投资推广署数据显示 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有超过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设点 其中近一半(约630家)来自中国内地[12] - 大厂通过收购本地企业实现快速本地化 例如京东以约40亿港元收购香港佳宝超市零售网络 美团收购Deliveroo部分资产[10][34] 业务拓展与市场竞争策略 - 美团旗下Keeta于2023年5月进入香港外卖市场 通过高额补贴策略(如10亿港元"十亿激赏"活动)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上线首日在旺角地区订单量达1500-2000单[21][32] - 电商平台推出包邮服务争夺用户:阿里投入10亿元人民币提供满99元包邮 京东初期斥资15亿元用于价格及物流补贴 拼多多与顺丰合作推出包邮服务(后终止合作)[21][26] - 物流效率大幅提升:京东实现最快4小时送达 淘宝将到货时间从3-10日缩短至3-4日 拼多多提供自提点及送货上门选项[26]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市场格局重塑:Keeta进入后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024年超过Deliveroo成为市场第二(GMV份额约27%) 导致Deliveroo退出香港市场[32][34] - 电商访问量优势明显:2019年淘宝香港地区访问量达2395万次(占全球访问量3.98%) 远超本地平台HKTVmall[34] - 本地企业受到冲击:HKTVmall指责京东界面抄袭 香港零售业讨论如何通过免税优势及数字化应对内地电商攻势[18] 香港市场特性与挑战 - 市场体量有限但消费能力高:香港人口约753万 人均GDP位列全球前二十 但外卖渗透率仅12%(2023年) 电商零售额占比9.3%(2024年11月)[35][36] - 高昂运营成本:外卖员月薪中位数约1.98万港元 美团以3.5万港元高薪招募骑手 物流成本远高于内地[24] - 消费习惯差异:香港外卖起送价原超80港元 电商退货困难 大厂通过"退货宝"服务(首重1公斤减免16元运费)及准时达配送改善体验[21][28] 战略意义与全球化布局 - 香港作为国际化试验场:语言文化及商业环境与国际接轨 成功经验可复制至北美、欧洲等市场[37][38] - 美团将香港定义为"探索国际首站" 在沙特市场3个月覆盖9个城市 5个月市占率突破10% 下一步拓展巴西[38] - 大厂从云服务(如阿里云、腾讯云香港数据中心)转向重资产投入 包括物流网络、仓储设施及线下门店 深入本地消费场景[12][19]
内地大厂,抢滩香港
投中网· 2025-08-09 10:30
互联网大厂集体抢滩香港市场 - 香港正成为内地互联网大厂出海练兵的关键桥头堡,大厂从街头开始争夺港人生活入口,影响和重塑香港消费[4][5] - 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过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设点,其中约630家来自中国内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字节跳动、京东等[6] - 大厂业务从云服务、AI、金融支付扩展到本地外卖、电商、生活服务等更重资产的消费场景[7][9] 大厂在香港市场的具体布局 - 京东计划收购香港佳宝超市零售网络,交易金额约40亿港元[6] - 美团Keeta外卖2023年5月登陆香港,2024年一季度订单量跃居第一[7] - 淘宝、京东、拼多多在2023年双十一前后将香港纳入"包邮区",2024年618期间竞争白热化[8] - 抖音生活服务向香港景区和酒店开放入驻,计划2025年下半年向餐厅开放[8] 市场进入策略与竞争态势 - 美团Keeta上线时推出"十亿激赏"补贴,新用户可领300港元优惠券,首日旺角订单达1500-2000单[11] - 2024年阿里投入10亿元人民币提供满99元包邮服务,京东初期斥资15亿港元用于补贴[12] - 美团以月薪3.5万港元高薪招募骑手(香港工资中位数1.98万港元),并尝试无人机配送[13] - 京东快递实现最快四小时送达,淘宝将到货时间缩短至3-4日,京东自营推出最快次日达[13][14] 香港市场的特殊性与挑战 - 香港外卖市场渗透率仅约12%(内地26.8%),电商占零售总额9.3%(内地26.8%)[20][21] - 高昂人力成本(骑手月薪3.5万港元)、复杂交通环境、严苛规则增加运营难度[13] - 本地企业如HKTVmall指责京东抄袭,商界讨论如何在内地电商攻势下自救但收效甚微[8][9] 香港作为出海跳板的战略价值 - 美团将香港定义为"探索国际首站",Keeta在中东5个月市占率突破10%,下一站巴西[24] - 香港与内地高度联通又与国际接轨,是验证全球作战能力的理想练兵场[23] - 在香港成功意味着可复制到北美、欧洲、日韩等更复杂市场[22][25]
内地大厂,抢滩香港
创业邦· 2025-08-08 11:41
互联网大厂集体抢滩香港市场 - 内地互联网巨头如京东、美团、淘宝、拼多多、抖音等正全面进军香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从外卖、电商到线下零售多领域渗透[7][8][13] - 香港正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练兵场,2023-2025年已有超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设点,其中近半(约630家)来自内地[8] - 大厂战略从云端服务转向实体消费场景,通过收购本地企业(如京东40亿港元收购佳宝超市90+门店)、高额补贴(美团10亿港元、阿里10亿人民币、京东15亿人民币)快速本地化[8][1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市场:美团Keeta半年内覆盖全港,2024年一季度订单量跃居第一,市场份额达27%,迫使经营9年的Deliveroo退出香港[9][22][26] - 电商市场:淘宝/京东/拼多多将香港纳入包邮区,淘宝香港站访问量达2395万次(占全球访问量3.98%),远超本地平台HKTVmall[10][26] - 本地企业受冲击:HKTVmall指控京东抄袭界面设计,商界讨论如何利用免税优势错位竞争但收效有限[12] 商业模式创新与基础设施投入 - 物流体系:京东实现最快4小时达,淘宝将到货时间从3-10天缩短至3-4天,拼多多与顺丰合作包邮服务(后终止)[19] - 特色服务:美团推出准时达(20分钟送达)、淘宝推出"退货宝"(首重1公斤运费减免16元)、京东提供"30天包退180天换新"[20] - 技术应用:美团测试无人机配送(5分钟跨海vs陆路30分钟),尝试解决香港高人力成本问题[18] 香港市场特征与战略价值 - 市场体量:753万人口,人均GDP世界前二十,但2024年网上销售仅占零售总额9.3%(内地26.8%),外卖渗透率12%(内地43%)[27][28] - 练兵意义:语言文化与国际接轨,美团将香港作为"探索国际首站",成功经验复制至中东(沙特3个月落地9城)[29][30] - 长期挑战:高运营成本(骑手月薪3.5万港元vs香港中位数1.98万)、消费习惯培养难度大、国际巨头竞争[16][28]
内地大厂,抢滩香港
36氪· 2025-08-06 17:37
互联网大厂抢滩香港市场 - 内地互联网大厂如京东、美团、淘宝、拼多多、抖音等集体加码香港市场,从云服务、AI等业务转向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等消费场景[1][2] - 香港投资推广署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过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设点,其中近一半(约630家)来自中国内地[2] - 大厂通过收购本地企业(如京东拟40亿港元收购佳宝超市)、高额补贴(美团Keeta"十亿激赏")、物流基建等方式快速本地化[1][7][11]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市场:美团Keeta入港半年市场份额达27%,2024年超越Deliveroo成为第二,导致Deliveroo退出香港市场[15][18] - 电商市场:淘宝2019年在港访问量达2395万次(占全球访问量3.98%),京东、拼多多通过包邮政策争夺份额[18] - 本地企业受冲击:HKTVmall指控京东抄袭界面,商界讨论如何应对内地电商攻势但收效甚微[5] 业务拓展策略 - 补贴策略:美团Keeta新用户注册送300港元优惠券,阿里投入10亿元推99元包邮,京东初期斥资15亿元补贴[7][11] - 物流建设:京东实现最快4小时送达,淘宝将到货时间从3-10日缩短至3-4日,拼多多与顺丰合作推包邮服务[11][12] - 特色服务:美团推准时达服务,淘宝推"退货宝",京东推"买贵就赔"和家电180天有坏换新政策[14] 香港市场特殊性 - 市场规模:香港约200万外卖用户和600万电商用户,十亿补贴相当于内地千亿规模[8] - 运营挑战:人力成本高(外卖员月薪3.5万港元vs香港工资中位数1.98万港元),交通规则限制运力[8][10] - 消费习惯:2024年11月香港网上销售占比仅9.3%(内地26.8%),外卖渗透率约12%(内地43%用户每周点外卖)[19] 战略意义与全球化布局 - 香港作为国际化练兵场:语言文化与国际接轨又与内地联通,可验证全球作战能力[20] - 美团将香港经验复制到中东,进入沙特3个月落地9个城市,5个月市占率突破10%,下一站巴西[21] - 阿里云连续多年蝉联香港IaaS市场第一,腾讯云、字节跳动BytePlus均在香港建立数据中心[2][6]
沙特,去中东捡钱的第一站
投中网· 2025-07-29 14:48
沙特数字经济与互联网发展 - 沙特互联网普及率2023年达99%,52.3%用户日均使用时长7小时,70%人口为35岁以下年轻人[12] - 中东移动游戏市场2024Q1-2025Q2收入增速4.8%,沙特用户付费金额是美国2倍、中国5倍[10] - 2025Q1沙特/阿联酋游戏收入TOP4厂商中3家为中国企业[10] - 外卖平台Talabat早在2004年成立,比美团/饿了么早10年[11] - 沙特本土外卖双巨头HungerStation和Jahez 2023年合计市占率70%[14] 中国企业出海沙特表现 - 美团Keeta进入沙特5个月拿下10%外卖份额,通过免配送费和延迟补偿策略[14] - Keeta将1公里配送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25分钟,采用摩托车/汽车配送[15] - 京东2025年6月推出JoyExpress快递品牌,提供当日达/次日达服务[15] - 美团将前置仓业务Keemart引入沙特,首单设置1沙特里亚尔(约1.9元)优惠[16] - 温超超市引入中国食品,阳光玫瑰葡萄售价为国内1.5倍仍热销[17] - 沙县小吃2024年5月进入中东市场[17] 科技与新兴领域布局 - 文远知行在利雅得测试自动驾驶,为Robotaxi商业化做准备[18] - 沙特重点发展无人驾驶、AI、数据中心等前沿科技[18] - 极端高温天气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特殊测试场景[18] 消费市场特征 - 沙特物价为北京/上海1.5-2倍,中餐溢价明显(火锅人均500-600元)[17] -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已达33.5%,带动电商发展[20] - SHEIN在沙特认知度高,服装价格仅为线下1/3[21] - 尽管需穿长袍,沙特女性私下购买吊带/短裙用于派对[21] - 周末沙特-巴林边境因居民跨境娱乐出现拥堵[23]
出海速递 | 关税剧变下,义乌商人的身段/关税跌下去后,这些公司就敢放心去美国了?
36氪· 2025-05-15 18:16
中国企业出海动态 - 美团旗下Keeta进军巴西市场 标志着中国企业出海逻辑从"内卷"转向主动参与全球竞争[2] - 义乌小商品市场展现出强适应力 即便面临史无前例关税战仍能从容应对[4] - 中国服饰行业通过户外救市、大店扩张和下沉出海三大策略寻求突破[4] - 短剧出海日本市场仍属蓝海 中式本土剧被看好未来发展潜力[5] 跨境电商与物流 - Temu逐步恢复美国站全托管商品上架 部分商家已进行二次提报[10] - TikTok Shop日本跨境店正式上线 支持中国直邮与本地仓发货[10] - 淘宝在哈萨克斯坦推出俄语版及包邮服务 新用户订单转化率增长47%[10] - 京东物流墨西哥首个自营海外仓投入运营 仓储面积超4万平[10] 关税政策与贸易数据 - 美国将小额包裹关税税率从120%降至54% 涉及价值低于800美元商品[9] - 中美互降关税后 中国至美国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277%至21530标准箱[9] - 阿里国际站加推美国专场大促 外贸商家当晚即获大量订单[9] 行业数据与科技进展 - 全球短剧应用Q1内购收入近7亿美元 同比增长近4倍[11] - 美国市场贡献短剧应用49%收入 Q1达3.5亿美元[11] - Neuralink将在阿布扎比启动脑植入临床试验 已为3名患者植入设备[11] - OpenAI开放GPT-4.1模型 专攻编码任务和指令遵循[12] 国际合作与投资 - 卡塔尔与香港签署35项合作协议 支持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6][7][8] - 特朗普宣布美卡达成2435亿美元经济协议 含波音飞机销售[11]
美团Keeta入局巴西先投10亿美金,部分沙特团队已转战巴西
雷峰网· 2025-05-13 20:24
美团进军巴西外卖市场 - 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在巴西投资10亿美元推进国际外卖业务Keeta [2] - 已签署投资协议 创始人王兴与巴西总统卢拉出席签约仪式 [2] - 将在巴西东北部设立客服中心 预计招聘超千人 以本地员工为主 [3] 巴西市场概况 - 巴西外卖日单量近500万单 第一大平台iFood日单量约360万单 [3] - 2023年拉美外卖市场规模达379亿美元 中东市场为223亿美元 [6] - iFood占据巴西80%市场份额 背后由投资公司Prosus控股 [6] 竞争对手动态 - 滴滴以"99 Food"品牌重启巴西外卖业务 计划投资10亿雷亚尔(约1.76亿美元) [6] - 滴滴在巴西拥有70万两轮骑手 DiDi Food日订单超30万单 占50%市场份额 [6] - Rappi启动"零佣金"政策 计划三年内吸引更多商家入驻 [7] 美团国际化战略 - 选择巴西因其市场规模大于沙特 订单量可观 [1][3] - 将在巴西建设全国性即时配送网络 应用成熟营销和数字化工具 [3] - Keeta在沙特已占20%市场份额 下载量居应用商店榜首 [3] - 沙特市场份额占中东市场一半 [3]
香港外卖市场变天:美团Keeta破局,第三名退场
雷峰网· 2025-03-13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团Keeta入局香港市场近两年使市场格局生变,第三大外卖平台Deliveroo(户户送)宣布退出,花旗、杰富瑞等投行维持美团“买入”评级,投资方认为Keeta会继续渗透香港市场并复制经验到中东,不过与foodpanda整合后竞争仍存挑战 [2]。 分组1:第三名败走 - 户户送4月7日停止接单,终止在香港服务,原因是香港食品配送市场特定因素及盈利压力,此前其对母公司整体交易额贡献约5%,美团Keeta加入后竞争加剧盈利预期变长 [5][6]。 - 2024年一季度,仅食品配送方面Keeta订单量占比43%跃居第一,foodpanda与户户送分别为37%和20%;GMV份额foodpanda领先占44%,Keeta和户户送分别为32%和24%;整体服务foodpanda订单量和GMV排名第一,其次是Keeta和户户送 [5]。 - 此前Uber Eats于2021年12月退出香港市场,退出前市场份额5%左右,原因是疫情缓和需求下降且运营策略不成熟 [5]。 - foodpanda为吸引Deliveroo快递员加入,推出完成10单奖励策略,步兵骑手奖励200港元,有送货工具骑手500港元,还将收购户户送部分资产引入其客户、快递员和供应商 [6]。 - 户户送母公司在十多个国家或地区运营,foodpanda母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有业务,美团Keeta正扩张中东市场,三家将在中东交锋 [7]。 分组2:Keeta交易额争第一还需要时间 - 有行业人士认为foodpanda市场份额被Keeta渗透只是时间问题,也有人认为顶多各占一半,foodpanda服务覆盖广、客单价高,香港外卖客单均价180港元左右,Keeta靠免运费和低价套餐突破市场 [8]。 - Keeta订单均价约102港元,户户送和foodpanda客单价在170 - 180港元之间,foodpanda和户户送起送门槛高,会员可免配送费和享受折扣 [8]。 - Keeta未上线杂货品类,短期GMV份额与foodpanda有差距,其与7 - 11合作的便利店配送起送价和foodpanda商超品类起送价有较大差价 [8]。 - 消费者认为Keeta全民免运费、外卖员沟通顺畅,促使其他平台推优质活动,但担忧户户送退出后优惠减少、价格上涨 [9]。 - Keeta交由王诗雨管理并向仇广宇汇报,仇广宇市场拓展能力强、经验丰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