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互作

搜索文档
赛多利斯重磅推出Octet R8e系统:突破灵敏度与效率,重新定义分子互作分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5 15:06
产品技术特点 - 超高灵敏度扩大动态检测范围并提升检测下限,能够精确测量低分子量和低浓度分析物 [1] - 兼容384孔板提升检测通量,支持低至40μL的样本体积,大幅降低单样本分析成本 [1][4] - 先进的防蒸发技术确保样本完整性,支持长达16小时的连续检测 [1][4] - 采用无液路设计,可实时高通量检测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等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 [3] - 依托专利生物层干涉(BLI)技术,实现快速、实时和非标记的动力学表征 [3] - 具备更广的动态检测范围和更优的检测灵敏度,为低分子量化合物筛选和稀有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3] 产品性能优势 - 系统兼容96孔板与384孔板,可根据研究规模、复杂程度和成本要求进行定制化配置 [3] - 超高灵敏度与低样品量结合,使研究人员在不牺牲数据质量前提下获得显著成本效益 [4] - 防蒸发控制盖最大限度减少样本蒸发,在16小时检测过程中维持稳定样本浓度 [4] - 长时间检测数据具有出色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确保实验准确性 [4] 行业应用与市场定位 - 产品定位为高性能分子互作分析系统,服务于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制药行业 [3] - 在全球制药、生物技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拥有大量装机用户,已成功应用于众多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5] - 将加速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药全流程研发,包括药物发现、开发、工艺优化到质量控制 [5] - 为实验室应对未来技术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5]
分子互作仪中标盘点,中低价位竟成‘香饽饽’?
仪器信息网· 2025-04-16 15:06
分子互作仪市场概况 - 2024年分子互作仪中标数量达131台,同比增长63.75%,中标总金额2.69亿元,同比增长48.62% [1][2][3] - 2023年中标数量80台(同比增长4.76%),金额1.81亿元(同比增长11.73%),2022年基数分别为84台和1.62亿元 [3] - 市场呈现双位数高增长,主要受益于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领域需求提升 [2] 品牌竞争格局 - 12个品牌参与竞标,其中7家为进口品牌(Cytiva、Sartorius、NanoTemper等),5家为国产品牌(Gator Bio、量准、极瞳生命等) [3] - 进口品牌主导市场:Cytiva和Sartorius合计占中标金额60.21%(34.25%+25.96%),NanoTemper以14.26%份额位列第三 [5][6] - 国产品牌加速崛起,从最初的1-2家增至10余家,技术覆盖BLI、MetaSPR、SPRi等 [3][4] 技术路线分析 - SPR技术(39.62%)和BLI技术(32.61%)占据超70%市场份额,仍是主流检测方法 [9] - NanoTemper Monolith成为2024年最热门单品,Top10型号中进口品牌占6席,国产品牌占4席(Gator Prime、WeSPR 100等) [11][13] - 新兴技术如MetaSPR、SPRi等因上市时间短,用户基础较弱,市场表现待观察 [9] 采购单位与价格分布 - 高校采购占比63.36%,科研院所和医院分别占14.50%和9.92%,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单次采购≥3台 [14][16] - 100-400万价格区间占比22.14%,150-200万区间占19.85%,中低端机型更受青睐 [17][22] - 广东、湖北、浙江、北京四地需求最旺,采购量均≥10台,其中广东和湖北各采购14台 [18][20] 市场驱动因素 - 年末采购集中爆发:2024年12月中标量41台(占全年31%),政策催化(设备更新专项贷款)和预算执行周期是主因 [21][23] - 政策推动:2022年2000亿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及2024年设备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需求 [23]
报名:第三届分子互作技术及应用进展
仪器信息网· 2025-04-10 15:34
分子互作技术研讨会 - 会议聚焦分子互作技术在生物医学、药物研发和结构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旨在搭建科研交流平台[2] - 会议时间为2025年4月10-11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清华大学生物样品制备与鉴定平台等机构支持[5] 技术亮点 - 涵盖10大前沿技术:SPR、BLI、MST、AUC、SpS、MetaSPR、FIDA、SERScreen、FRET成像分析及超高通量分子相互作用技术[3] - 设置四大主题会场:分子垂钓/抑制剂筛选新方法、分子互作驱动药物新发现、生物医学前沿进展、分子互作与结构前沿[3] 学术阵容 - 汇集18位专家,来自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顶尖院校,覆盖分子互作全技术链[3] - 6家仪器厂商参与技术展示:布鲁克、极瞳生命、诺坦普、Gator Bio、量准、普瑞麦迪[3] 议程亮点 - 首日聚焦分子垂钓技术,包括北京大学开发的垂钓新体系、FIDA层流技术在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等[6] - 次日探讨结构生物学应用,如微量热泳动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优势、SPR在复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等[7] 行业应用 - 技术覆盖全产业链:从基础研究(如清华大学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到药物开发(如海军军医大学的高通量筛选方法)[6] - 创新应用场景包括中药靶点验证(南京中医药大学)、HIV衣壳抑制剂开发(吉林大学)等[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