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药
icon
搜索文档
IPO雷达|三年亏损14.6亿元,劲方医药密切监控现金流
新浪财经· 2025-08-31 11:01
成立不足8年的劲方医药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以生物科技章节(18A)身份登陆主板市场。据港 交所披露文件,劲方医药核心产品GFH925(商品名"达伯特")是中国首款获批的KRAS G12C突变靶向 新药,于2024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4年8月核心产品GFH925获批上市,劲方医药在2024年前三季度尚未形成实质产 品销售收入。2023年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对外授权合作,其中向客户B(信达生物)确认的知识产权授权 收入约7178万元,占比逾九成;但2024年上半年对上述客户的收入均为0元,凸显合作里程碑具有一次 性特征。另一家合作客户A贡献的研发服务收入在2023年锐减97%,降至不足200万元。由此可见,公 司现阶段收入对少数合作伙伴高度依赖且波动剧烈。 正因缺乏稳定自营产品收入,公司近年靠股权融资和合作里程碑"续命"。根据合作公告,信达生物曾以 一次性前期付款约2,200万美元(约合1.46亿元人民币)获得GFH925大中华区开发及商业化权益以及全 球权益选择权,并约定最高2.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后2022—2023年,劲方医药按开发进展分别向 信达 ...
圣湘生物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8.69亿元 同比上升21.15% 归母净利润1.63亿元 同比上升3.84%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93亿元 同比上升20.59%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7098.42万元 同比下降6.21% [1] - 扣非净利润1.36亿元 同比上升12.19% 显著高于归母净利润增速 [1][4]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73.28% 同比下降5.15个百分点 净利率16.43% 同比下降13.15% [1] - 三费占营收比39.94% 同比下降5.03个百分点 费用控制有所改善 [1] - 每股收益0.28元 同比增长3.7% 每股净资产12.52元 同比增长0.42% [1]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5元 同比大幅下降131.01% [1] - 货币资金39.56亿元 同比下降8.31% 应收账款7.62亿元 同比增长14.24% [1] -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276.45% 需重点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1][6] 资本结构变化 - 有息负债9.58亿元 同比大幅上升130.91% 短期借款同比上升780.91% [1][2] - 长期借款同比上升120.52% 主要因新增并购贷款及偿还IFC贷款 [3] - 商誉同比大幅上升10345.09% 因新增收购公司 无形资产同比上升48.09% 因收购公司评估增值 [2] 并购整合影响 - 公司自2025年1月31日起将圣湘海济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人生长激素产品成为主要业务之一 [4] - 营业收入增长21.15% 部分源于并购圣湘海济收入增长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20.48% 主要因并购圣湘海济、红岸基元以及增资真迈 [4] 基金持仓情况 - 华泰柏瑞医疗健康A基金新进十大持仓 持有30.94万股 该基金规模2.41亿元 近一年上涨31.39% [7] - 永赢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发起A新进十大持仓 持有4.93万股 [7] - 鹏华上证科创100ETF联接A持仓不变 持有0.11万股 [7] 历史业绩对比 - 公司去年ROIC为1.93% 资本回报率不强 历史中位数ROIC为6.14% 投资回报一般 [4] - 公司上市以来已有年报4份 亏损年份1次 最惨年份2017年ROIC为-0.21% [4]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3.07亿元 每股收益均值0.53元 [6]
长春高新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42.85%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降0.54% [1] - 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2.85%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营业总收入36.05亿元,同比上升4.16%,但归母净利润5.1亿元仍同比下降40.75%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83.3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14.11%,同比大幅下降47.82% [1] - 每股收益2.44元,同比下降42.99% [1] - 扣非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下降40.55% [1] 成本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31.01亿元,三费占营收比46.97%,同比增加28.5% [1] - 管理费用增长31.26%,主要因金赛药业职工薪酬支出增加及折旧摊销增加 [3] - 财务费用增长85.44%,因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导致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3]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2.99元,同比下降38.78%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38.25%,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 [3] - 货币资金43.65亿元,同比下降33.46% [1] - 应收账款27.98亿元,占利润比例达108.33%,需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1][4] 投资与筹资活动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153.06%,因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增加 [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90.7%,因报告期尚未支付2024年股利 [3] - 有息负债15.3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58% [1] 历史业绩与分析师预期 - 公司近10年ROIC中位数21.21%,2024年ROIC为9.65% [3][4] - 上市以来28份年报中出现2次亏损,显示生意模式存在脆弱性 [4]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3.07亿元,每股收益均值5.66元 [4] 机构持仓情况 - 被大成基金徐彦持有,其现任基金总规模193.67亿元,擅长价值股和成长股挖掘 [4] - 持仓最多的基金为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LOF)C,规模16.58亿元,持有504.04万股 [5] - 多数基金持仓呈现减仓趋势,包括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减仓309.01万股等 [5]
上海莱士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17%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9.52亿元同比下降7.06% 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17.0%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9.46亿元同比下降11.37% 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下降4.17% [1] - 毛利率37.73%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 净利率26.05%同比下降10.73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0.15元同比下降17.11% 每股净资产4.88元同比增长5.53% [1] 现金流与费用控制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1元同比大幅增长1656.46% [1] - 三费总额2.92亿元占营收比7.4%同比下降20.3% [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5.51%因渠道模式调整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5.49%因汇兑损失减少 [4] 资产负债表重大变动 - 应收账款20.06亿元同比激增111.12% 应收账款利润占比达91.44% [1][6] - 货币资金26.31亿元同比下降21.68% 有息负债30.39亿元同比暴增9856086.72% [1] - 存货同比增长9.78% 固定资产增长32.73% 无形资产增长53.75% 均因收购南岳生物并表 [3] - 商誉同比增长63.76% 短期借款增加 长期借款增加 均因收购南岳生物及新增贷款 [3][4] 资本运作与股权变动 - 完成股份回购致库存股同比增长452.23% [4] - 控股股东变更为海盈康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海尔集团 于2024年6月完成20%股权收购及6.58%表决权委托 [7] - 公司成立于1988年 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 [7] 投资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6.73%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6.61% 2018年最低为-12.43% [5] - 2024年净利率26.83% 显示产品附加值较高 [5] - 上市16年来仅1次亏损年份 [5] 机构持仓情况 -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持有8730.79万股为新进十大持仓 基金规模206.01亿元 [6][7] - 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等9只基金持仓出现增减变动 包括增仓、减仓及新进十大 [6]
迈威生物(688062.SH):上半年净亏损5.51亿元
格隆汇APP· 2025-08-31 00:50
财务表现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116.54万元 其中药品销售收入10079.32万元 [1] - 药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5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1亿元 [1]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9209.15万元 [1] - 研发投入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21.72% [1] - 研发费用高企主要因多项在研品种推进临床及关键注册临床研究 [1]
迈威生物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股价翻倍公司称今年创新药BD业务非常关键
新浪财经· 2025-08-30 20: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1亿元 同比减少12.43%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5.52亿元 亏损额较上年扩大 [1] - 研发投入3.92亿元 同比增长21.72% 占营业收入38.81% [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3月31日11.37亿元增至6月30日13.89亿元 [3] - 2017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约57.21亿元 [4] 产品商业化 - 两款地舒单抗注射液实现销售收入9954.07万元 同比增长51.59% 占营收主力地位 [1] - 君迈康2024年发货量同比下降66.61%至4.88万支 受合作方产能不足与渠道收缩影响 [2] - 地舒单抗市场规模8.63亿元(原研药安加维2023年院内销售额) [2] - 保持年均1款产品获批节奏 2022-2024年累计获批3款产品 [1] 创新药进展 - 首款自研1类创新药迈粒生(注射用阿格司亭α)于5月获批 用于肿瘤化疗相关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 - 拥有14个临床前至上市阶段重点品种 包括10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5] - 1款待提交NDA申请 2款处于Ⅲ期关键注册临床研究 [5] - 基于新一代TCE平台的双特异性抗体将于2026年纳入BD重点管线 [5] 授权许可交易 - 将迈粒生中国区权利独家许可给齐鲁制药 可获得最高5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和销售里程碑 [2] - IL-11靶向疗法海外权利授权给美国CALICO公司 涵盖近端/开发/注册/商业化里程碑 [2] - 9MW3011海外许可协议最高价值达4.125亿美元 [3] - 两款地舒单抗与菲律宾UNILAB签署授权协议 负责菲律宾市场注册销售 [3] 研发管线布局 - ADC药物为管线重要组成部分 3个ADC药物正在推进BD合作 [5] - 7MW4911的临床试验申请于2025年8月获得FDA批准 [5] - CD3抗体主要用于开发双特异性抗体而非ADC药物 [5] - ADC和双抗药物成为License-out出海主力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5]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于8月29日盘中达50.36元/股创历史新高 [1] - 截至8月29日收盘 年内涨幅超过137% [1] - 当前市值191.81亿元 [1] - 2025年1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1]
迈威生物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股价翻倍 公司称今年创新药BD业务非常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18: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减少12.43%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5.52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扩大 [1] - 两款地舒单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9954.07万元,同比增长51.59%,占营收主导地位 [4] - 研发投入达3.92亿元,同比增加21.72%,占营业收入388% [8] - 2017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约57.21亿元 [8] 股价与市场表现 - 8月29日盘中股价达50.36元/股创历史新高 [2] - 截至8月29日收盘,年内股价涨幅超过137% [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3月31日的11.37亿元增至6月30日的13.89亿元 [7]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拥有14个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重点品种,包括10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8] - 已上市4款产品,另有1款待提交NDA、2款处于Ⅲ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 [8] - ADC药物7MW4911于8月获FDA许可开展I/II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 [10] - 计划2026年基于新一代TCE平台开发多條创新管线临床申报 [10] 商务拓展(BD)合作 - 将创新药迈粒生中国区权利独家许可给齐鲁制药,潜在收益最高达5亿元人民币 [4] - 将IL-11靶向疗法海外权利授权给Calico,潜在收益最高达5.71亿美元 [5] - 2023年与DISC签署9MW3011许可协议,潜在收益最高4.125亿美元 [6] - 2025年7月与菲律宾UNILAB签署两款地舒单抗菲律宾授权协议 [6] - 公司明确2025年是创新药BD业务关键年 [6] 产品商业化情况 - 首款自研1类创新药迈粒生于5月获批,标志向创新药转型关键一步 [4] - 君迈康2024年发货量同比下降66.61%至4.88万支 [4] - 迈卫健因适应证限制全年仅发货1.25万支 [4] - 地舒单抗整体市场规模8.63亿元,其中原研安进独占8.53亿元 [4] 行业竞争态势 - ADC领域成为License-out交易主力,竞争日益激烈 [10] - 中国License-out交易自2020年爆发,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等企业达成多笔重磅交易 [10] - CD3抗体主要用于开发双特异性抗体而非ADC药物 [10]
华熙生物交出上市后“最差中报” 赵燕回归一线能否扭转颓势?
新京报· 2025-08-30 17:1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 创上市以来中报最大降幅及最低净利润水平 [2] - 2020-2024年中报营收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7.05%/104.44%/51.58%/4.77%/-8.61% 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0.75%/35.01%/31.25%/-10.27%/-19.51% [2] - 2023年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45% 净利润5.93亿元同比下降38.97% 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 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 [4] 业务板块分析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上半年收入9.12亿元同比下滑33.97% 占比主营业务收入40.36% 该业务2024年已同比下滑31.62% [3] - 原料业务上半年收入6.26亿元同比微降0.58% 占比27.7% 医疗终端业务收入6.73亿元同比下降9.44% 占比29.77% 三大业务板块同步下滑 [3] - 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合计贡献超57%主营业务收入 被定位为高利润高壁垒核心板块 [9] 财务与运营调整 - 二季度计提信用减值及资产减值损失4837万元 组织架构升级产生管理费用2900万元 [3] - 销售费用大幅下降至8.08亿元同比下降31.44% 研发费用增长至2.31亿元增幅15.25% 研发项目较2024年减少88个 [8] - 员工数量从2024年末4444人减少至约3860人 半年内减少584人 研发人员902人占比23.37% [7] 管理变革与战略调整 - 创始人赵燕2025年3月重回业务一线推行改革 包括厉行反腐要求及组织架构调整 [6] - 彻底摒弃外聘职业操盘手模式 启用创业型人才 管理层出现大换血 首席科学家及多位副总裁离任 [7] - 品宣策略转向效益导向 停止价格促销投流 转向小红书等平台客户交流 [7] 季度业绩回暖迹象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1.83亿元同比下降18.44% 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20.89% 扣非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8.75% [8] - 净利润率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上升 显示边际回暖趋势 [8] 未来战略方向 - 聚焦原料业务与医疗终端业务两大核心板块 削减无明确技术支撑的品牌孵化计划 [9]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经营逻辑从流量驱动转变为科学论证 通过人才组织优化提升人效 [10] - 围绕润百颜/夸迪/米蓓尔等核心品牌 拓展生命科学产业生态 [10]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透明质酸出口量达161吨 其中医药级高端产品出口11.8吨 同期重组胶原蛋白出口量不足0.02吨 [10]
A股突发!688089,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5:21
交易终止 - 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欧易生物63.21%股权 交易原因为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且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变化 [2][4][6] - 交易终止后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不会对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6] - 交易筹划时间约10个月 自2024年10月29日公告至2025年8月29日终止 [2][8] 交易方案调整 - 收购股权比例从65%降至63.21% 交易对方从14名减至13名 取消减值补偿承诺 [9] - 调整后交易对价合计8.306亿元 其中股份支付5.743亿元(发行价19.29元/股 发行2977.29万股)现金支付2.563亿元 [9] - 交易资产评估增值率达441.23% 以2024年9月30日为基准日 新增商誉7.21亿元占当时总资产43.3%及净资产47.21% [9][10] 市场表现与财务 - 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后股价复牌录得20cm涨停 自2024年11月12日至2025年8月30日股价上涨近40% [2] - 最新股价28.82元/股 总市值49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7.6%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59.01% [11] 公司业务背景 - 公司是国内微生物合成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脂溶性营养素的先驱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是全球ARA产品主要供应商 [10] - 欧易生物为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 处于产业链上游 拥有组学服务全流程核心技术 [10]
圣湘生物上半年营收同比增21.15% 持续推进“诊疗一体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12: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69亿元,同比增长21.15% [1] - 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3.84%;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2.19% [1]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 [1]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投入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6.3%,占营收比例17.71% [2] - 研发资本化投入同比增长30.16% [2] - 联合菲鹏生物开展"AI+分子酶"底层技术研究 [3] 产品多元化布局 - 呼吸道领域形成"6/3+X核酸快速检测方案",覆盖病毒/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体及耐药基因 [2] - 妇幼健康领域打造HPV"检测-评估-接种"1小时闭环流程 [3] - 血源领域推出NatchCS3Plus全自动血筛一体机支持单检混检 [3] - 测序领域SansureSeq1000高通量测序仪推动国产替代 [3] - 药物基因组学领域推出8款系列新品 [3] 业务模式创新 - 建立"互联网+医疗"居家快检模式直达C端 [2] - 在福建/四川/上海/北京/山东等多省市上线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上门服务 [2] - 构建"医院-社区-居家"三端合一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 [2] 战略投资与并购 - 全资收购中山圣湘海济耗资8.08亿元,标的上半年营收2.4亿元,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20%) [4] - 投资7560万元控股红岸基元生物,整合AI图像法血球POCT设备 [4] - 分阶段增资真迈生物,持股比例提升至15.55%,领投其C+轮2.8亿元融资 [4] - 测序业务营收超3000万元,同比增长3倍 [4] 生态体系建设 - 参股企业圣维鲲腾/圣微速敏等新增投入超1亿元(同比增长超40%) [5] - 推动便携式分子POCT系统研发 [5] - 构建覆盖疾病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到药物治疗的一体化产业生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