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DeepSeek时刻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中国创新药“DeepSeek”时刻来临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6-16 21:32
中国创新药行业崛起 - 2025年中国创新药进入厚积薄发时期 近期多点开花 包括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53亿美元战略合作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抗肿瘤药物SSCJ-707达成交易 辉瑞支付12 5亿美元首付款 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百时美施贵宝拿下德国BioNTech的PD-L1/VEGF双抗BNT327 潜在交易总额111亿美元 BNT327是BioNTech以不到21亿美元价格从中国创新药企普米斯手中获得 [1] - 中国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劲 截至6月13日 A股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7 34%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61 96% 许多港股医药基金QDII收获大量失地 [1] 行业交易与国际化进展 - 自2021年开始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交易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0% 显著高于全球同期数据的10%左右 今年一季度中国药企参与的并购与授权交易金额为369亿美元 占全球总量675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2] - 中国创新药已在抗体偶联药物ADC 双抗等多个细分领域获得国际认可 模仿创新和跟随速度具有巨大国际竞争力 商业拓展BD交易持续增多 创新资本价值获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2] 行业崛起核心驱动因素 - 海外市场开放准入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创新药生态链 海外市场能对创新资产进行有效估值和定价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 便于创新资产变现或贴现 海外医疗市场资源整合优势强 [3] - 中国创新药行业享受无事不扰的自由创新环境 临床试验等方面政策相对宽松 国内人才红利降低综合成本 客观上为行业营造"沃土" [3] -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形成精细分工的集群化创新生态 从创新方向锚定到概念验证 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 各地生物医药园提供精细化分工专业服务平台 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降低创新成本 [3] 行业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出海对许多企业是必然要求 也是应对国内市场困境无奈之举 集采压力 资本市场承载力不足 热门靶点扎堆 同质化竞争构成行业发展核心痛点 [4] - 需解决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价值转化问题 使其惠及民众并实现创新引领 国内市场需发挥塔基作用 推动创新资产内外循环相互助推 集采需走出单纯低价策略 体制机制上为创新药打开国内市场空间 [4] - 上海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实施方案》 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生物医药领域开展多项产学研医融合项目 搭建新兴医药创新生态 降低创新成本 提高医疗成果转化率 [5] 行业持续发展关键 - 需持续营造并巩固让创新活力自由奔涌的环境 创新和治理的底层逻辑是道法自然 政府需少干预多服务 为创新发展提供无事不扰的自由拓展沃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