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转化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深港穗铁三角打造“东方创新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5:15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跃居首位,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 [1] - 排名变化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次将风险资本交易量纳入评价指标,新方法更全面捕捉创新生态真实活力 [1] - 该集群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风险资本三项关键维度上均衡领先,结构不偏科 [1] 集群创新优势分析 - 深港穗三地形成高度一体化的联合创新区域,创新要素在空间、时间、机制上高密度耦合,构成持续自我增强的系统 [4] - 集群具备从前沿研究、专利布局到企业融资的完整闭环,发明者活跃度、科研产出与资本供给相对均衡 [2] - 得益于高能级科研平台、密集高校集群、丰富算力与数据资源,顶尖人才在此更容易催生并转化科研成果 [4] 高校与科研支撑体系 - 广州作为全国唯一聚集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拥有41家央省级科研院所、14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及84所高校 [4] -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排名全国第八,近5年超1000件专利实现转化,金额达7亿元,近200件专利作价入股企业金额超1.5亿元 [5] - 近十年广东新增40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增加27所,另有十多所高校在规划和建设中,通过"疯狂建大学"扩大创新优势 [5] 创新转化生态与典型案例 - 大疆创新依托港科大知识与国际视野、深圳工程师文化及完善供应链,产品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约七成市场份额 [7] - 晶泰科技以"AI+物理+机器人"切入药物研发,IPO前完成8轮超50亿元融资,投资方覆盖国内外一线机构 [7] - 大湾区拥有33个工业大类支撑快速试制与量产,深圳开放2101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广州提供AI公共算力与数据资源 [7] 创新模式与未来方向 - 深港穗集群采用"场景+资本+制造"模式,将实验室成果直接推向市场,替代"论文—专利—转化"的传统路径 [8] - 集群互补性强且有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支撑,当三城优势互补形成超级生态时,科研成果转化速度实现指数级上涨 [8] - 国际顶尖学者加速向深港穗集聚,如丘成桐领衔的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已吸引17位全球知名数学家入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