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募投管退返
icon
搜索文档
一级市场变形记:各方都在“渡劫”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0-05 17:03
行业宏观悖论 - 宏观数据显示一级市场理性回暖,港股IPO数量增长15% [12] - 微观层面从业者体感冰冷,大量初创企业未能撑过资本寒冬 [7][12] - 创始人因融资协议中的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条款而陷入困境的案例普遍存在 [8][11] 基金管理人新常态 - 投资模式从募投管退转变为募投管退返,返投成为最痛苦环节,仅30%投资机构能实现返投 [14] - 管理费出现断崖式下跌,新基金管理费在0.5%-1.5%之间,难以收到2%的管理费 [16] - 极端案例如广东省政策要求管理费从基金收益中支付,未赚钱的GP不能拿管理费,百亿级政府引导基金70%盘子管理费率不到0.5% [16][18] 游戏规则结构性变革 - 政府引导基金占LP认缴出资总规模的81.2%,成为最主要出资方 [20][26] - GP目标从为LP创造高回报转向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1] - 超过80%的国内风险投资协议包含附带个人担保的赎回权条款,年化利率8%-12% [21] - 风险投资背离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精神,转变为只要收益不要风险的放贷业务 [22][23] 市场参与者生存现状 - 美元基金面临生存压力,LP出资意愿下降,投资标的政策限制趋严,需适应招商返投新环境 [24] - 人民币基金投资逻辑转变,核心问题从市场团队估值变为返投能力固投和回购主体 [25][26] - 国资机构陷入深度困境,投资经理需承担投资亏损责任完成招商任务并面对强制跟投,月薪8000却可能倒贴十万 [27][28] - 国资机构内部地位排序显示投资经理地位低下 [29] 系统性缺陷诊断 - 激励错位问题突出,GP主要收入依赖管理费而非carry,导致更关心募资规模而非投资业绩 [30] - 风险承担不对等,GP享受投资成功收益,downside风险由创始人兜底 [31][33] - 创新导向存在偏差,政府需要的确定性与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存在根本矛盾 [35] - 退出机制不健全,A股上市门槛高周期长,港股估值体系和流动性不理想 [36] 行业出路与转型方向 - 头部机构开始回归投资本质,从财务投资转向价值创造,深度参与被投企业战略和运营 [38][39] - 出海成为新选择,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出海数量同比增长25%,为GP提供新投资机会 [40] - AI具身智能新能源产业链出海消费品牌全球化工业软件国产替代等领域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41][42] - 商业模式出现创新,探索PIPE定增业务港股crossover策略和长期价值投资等新方向 [43]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市场力量将推动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