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基金

搜索文档
国资LP:警惕资金闲置
搜狐财经· 2025-09-12 15:10
政府投资基金运行问题 - 河北省部分政府投资基金投资领域分散且运行不规范 7支基金未明确存续期或未及时设立子基金[2] - 河北省3支省级政府投资基金闲置比例较高 2019年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截至2024年底资金仍滞留未使用[2] - 河北省科技投资引导子基金出现投资方向偏离 偏离金额达1.43亿元 个别基金管理人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2] - 湖北省14支基金长期闲置 涉及金额28.85亿元 另有14支基金以明股实债方式投资项目12.69亿元[1][3] - 湖北省12支基金未聚焦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16支基金未按协议约定支持省内产业发展[3] - 湖北省3支天使基金投向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出资比例未达60%政策要求[3] - 江西省部分基金投资项目与目标定位不符 支持省内重点产业发展不足[3] - 福建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整合后尚未开展投资 导致资金闲置[3] 一级市场资金配置现状 - 市场上有限资金集中扎堆相同赛道 真正值得投资的项目稀缺[4] - 获得地方基金的GP因需兼顾返投要求 面临盲目投资隐患和找项目难题[4] - 90%政府LP要求资金尽快投入创新项目 部分设定了年度投资额度考核目标[4] 政府投资基金市场规模 - 截至2024年末中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只 总目标规模12.84万亿元 已认缴规模7.70万亿元[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资背景管理人占比34.5% 管理全市场70%的资金规模[5] 政策规范与改革方向 -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要求明确基金定位 划分为产业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实施差异化管理[5] - 政策要求财政部门结合投资进展合理安排出资 防止资金闲置[5] - 省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审批从严 县级政府严格控制新设基金[6] - 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鼓励取消注册地限制和降低返投比例[6][7] - 2024年7月发改委征求意见稿要求防止同质化竞争和社会资本挤出效应[6] - 要求在新兴产业领域防止盲目跟风和一哄而上[8] - 对不符合要求的存量基金原则上存续期满后有序退出 鼓励基金整合重组[8]
最近,VC/PE都去福建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04 16:54
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活跃动态 - 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近期频繁发布子基金遴选公告 包括第二批省级专精特新子基金及多只专项基金 涵盖生物医药基金(10亿元)、并购基金(50亿元)、S基金(50亿元)、文旅数创基金(30亿元)等 [2] - 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子基金已公示5家管理人 包括福建省能启绿源股权投资、紫金隐山双循环科技产业基金、橡树新兴创业投资、专精创业投资、福晋专精特新创业投资等机构 [2] - 基金运作效率极高 专精特新母基金2025年2月获批设立 3月即发布首批子基金遴选公告 形成"周周有进展 月月有公告"的推进节奏 [2][3] 政策机制创新 - 2025年5月27日连发两份核心政策文件《福建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办法》 在返投要求、激励机制、容错机制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 [3][5] - 返投比例从原1.5倍降至1倍 同时设置最高50%的政府出资收益让利机制及50%投资损失容忍率 建立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4][5] - 基金投资期限延长至30年 为业内最长存续期限设置 体现其作为"耐心资本"支持硬科技长周期发展的定位 [6] 基金矩阵建设成效 - 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已设立9支专项基金 总规模达133亿元 重点支持数字、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 [8] - 省产业基金设立2支专精特新类基金规模26亿元 福建金投基金投资29只子基金规模约1100亿元 累计支持企业超700家 支持金额600亿元 [9] - 省产投基金管理人引导设立基金规模达382亿元 投资项目突破百个 撬动社会资本超千亿元 扶持数十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9] 产业资本合作深化 - 与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合作设立101亿元时代泽远碳中和基金 与凯辉基金及赛诺菲联合设立省级生物医药基金 [10] - 已与国家中小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级基金 以及紫金矿业、小米、美团、台联电、普洛斯等产业龙头建立合作 形成"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 [10] - 计划到2028年底吸引产业资本在福建省新设基金不少于10只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0] 区域产业发展基础 - 福建民营经济活跃 孕育了宁德锂电、晋江鞋服、福州玻璃等代表性产业 福晶科技、华电福新、福昕软件等40余家公司成功上市 [11] - 涌现字节跳动张一鸣、美团王兴、拼多多陈磊等科技领袖 形成坚实的现代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 [11] - 政策目标在5年内构建300亿元功能类基金群和1000亿元产业类基金群 打造全方位政府引导基金雁阵格局 [7]
地方母基金出资70%,睿智医药拟参与设立2亿元产投基金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15:44
基金设立概况 - 睿智医药全资子公司与投控东海及罗湖母基金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全体认缴出资额2亿元 [1][3] - 基金暂定名深圳市罗湖东海睿智医药产业合伙企业 重点投向医疗健康产业 侧重创新药领域 [1][3][5] - 基金存续期7年 含4年投资期和3年退出期 可延长2年 首批出资额4000万元(认缴规模20%) [6] 出资结构 - 罗湖产业促进合伙企业(罗湖区级母基金)出资1.4亿元 占比70% 实控人为罗湖区国资委 [3][4] - 睿智医药全资子公司北海睿智出资5800万元 占比29% [3] - 投控东海作为普通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 实控人为深圳市国资委 [5] 投资管理规则 - 投资期管理费率每年2% 退出期费率1.5% 延长期免管理费 [6] - 返投要求包括被投企业总部迁址罗湖或设立子公司 落地管线营收需留在罗湖 [6] - 基金投资项目需与睿智医药产生业务协同 [6] 行业背景与公司经营 - 睿智医药属CRO/CDMO行业 2025年上半年营收5.34亿元 同比增长14.75% 净利润2538万元 同比增140.35% [3] - 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比例70%高于行业常规30-40%水平 存续期7年短于行业主流10年以上要求 [7] - 返投要求较严格 与当前多地母基金放松落户限制的趋势形成对比 [7]
中国母基金达460家总规模超3万亿,北上粤苏皖规模突出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16:04
行业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机构总数达460家,总管理规模为3484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3.7% [1][2] - 政府引导基金共338家,总管理规模29973亿元,同比下降24.0%;市场化母基金112家,规模4829亿元,同比下降22.4%;S基金10家,规模43亿元 [4] - 母基金计划管理总规模达60778亿元,显示行业存在潜在扩张基础 [2] 投资动态与区域分布 - 2025年上半年总投资规模333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791亿元下降7.2%,其中引导基金投资2741亿元(降5.59%),市场化母基金投资442亿元(降6.62%) [5] - 新发起母基金33支(政府引导基金31支、市场化2支),总规模1970.17亿元,江苏、湖北、福建新设数量均超3支,浙江多支落地 [5] - 北京、广东、江苏、安徽、上海因市场化环境、经济水平及政策支持,在存量规模上占据优势 [5] 政策影响与行业转型 - "国办一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明确禁止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5][6] - 新设母基金数量同比下降22%,规模同比下降62%,县级政府严控新设基金,预计未来数量与规模可能持续下降 [6] - 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要求符合国家生产力宏观调控,避免投资结构性矛盾产业,防止新兴产业盲目跟风 [6] 运营机制优化 - 多地提高对子基金出资比例至50%-70%,湖北荆州产业引导母基金对特定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达99% [8] - 存续期限延长至15-20年,68%母基金要求子基金存续期超10年,并建立延期机制 [8] - 亏损容忍度显著提升,深圳南山区、广州开发区允许种子期/天使期单个项目100%亏损 [9] 管理费机制改革 - 国办一号文明确管理费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费率整体下调,打破以往"每年2%"的惯例 [9] - 管理费支付与投资绩效挂钩的趋势增强,对管理机构投资能力及运营策略提出更高要求 [9]
存续期20年,高容亏100%!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公布
FOFWEEKLY· 2025-08-18 18:06
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办法核心要点 - 科创母基金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 做耐心资本 聚焦科技创新领域 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1] - 基金存续期20年 投向创投类子基金不低于80% 其中种子天使类子基金不低于30% 直接投资重大科创项目不超过5% [2] - 基金重点支持先进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 航空航天 新材料 新能源 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 [1] 基金投资策略与比例 - 对创投类子基金出资比例一般不超过50% 种子天使类子基金最高不超过60% [2] - 单一子基金出资不超过母基金认缴总规模的5% [2] - 子基金存续期不超过15年 可申请延长 [4] - 子基金聚焦早期项目投资额度不低于70% [5] 项目投资标准 - 种子阶段项目需满足:首轮机构投资人之一 成立不超过5年 上年收入≤5000万元 员工≤100人 [6] - 天使阶段项目需满足:前两轮机构投资人之一 成立不超过8年 上年收入≤1亿元 员工≤200人 [7] 基金管理与风控 - 管理费按实缴出资1%/年计提 子基金部分80%为基础管理费 20%与绩效挂钩 [3] - 种子天使类子基金容亏率最高70% 创投类50% 产业类30% 种子天使直投项目最高容亏100% [7] 资金运作机制 - 通过"以丰补欠 以后补前"方式 用产业基金或直投项目收益反哺种子天使类子基金 [2] - 剩余资金可灵活投向不限阶段的产业子基金或直投项目 [2]
2个50亿,福建省级母基金又在招GP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18 17:05
福建政府引导基金发展 - 福建省新质生产力并购系列基金和福建省科创接力S基金正式发布 目标规模均为50亿元 [1] - 2024年11月福建发布《促进政府引导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5年内形成1300亿元省级政府引导基金群 [1] - 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累计完成6只市场化基金遴选 形成133亿规模基金矩阵 投决项目30个 投决金额36 79亿元 带动超千亿元社会资本 [1] - 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正在开展并购系列基金 S基金 文旅数创基金管理人遴选 即将启动第二批省级专精特新子基金遴选 [1] - 100亿并购 S基金的新设将为科技企业提供耐心资本 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 [1] 行业会议动态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办 [3] - 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即将在北京举办 [3] -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评选开启 [3]
“长续航版”政府引导基金频出,让耐心资本更有耐心
证券时报· 2025-08-15 20:55
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延长趋势 - 2025年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呈现显著延长趋势,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新设引导基金存续期普遍超过10年,部分达20年[1] - 深圳福田引导基金率先支持子基金延长存续期2年,湖北、江苏等地跟进推出"长续航版"引导基金[1] - 部分引导基金通过修改管理办法或二期基金设计主动延长存续期,形成耐心资本培育机制[1] 子基金期限调整现状 - 深圳创投机构新设基金期限达10年,较前一只延长3年,国资LP接受度提升[2] - 子基金实际运作时间经"砍头去尾"后约10-12年,虽优于过去7-8年但未达大幅延长预期[2] - 母基金15-20年存续期中投资期通常仅5年,后期申请的子基金实际退出期仅剩几年[2] 投资策略与LP要求变化 - 子基金投资期仍集中在3-4年,5年较少见,投资策略未因期限延长改变[4] - LP对DPI要求严格,推动基金配置兼顾"快慢结合"项目以加速回笼资金[4] - 中等规模市场化基金难获母基金长期限支持,因管理费费率博弈存在[4] 管理费与业绩影响 - 基金期限延长未增加管理费收入,因费率下降且延长期不收费[5] - 存量基金延期谈判中业绩成关键因素,业绩优异者更易获LP批准[5] 行业生态影响 - 期限延长2-3年显著提振行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信心,缓解短期压力[6] - 部分母基金探索"可循环投资"模式,突破期限分割限制[6] - 地方官员任期与基金长周期存在矛盾,但延期可减轻下任退出压力[6] 潜在挑战 - 未来10-15年政府LP或面临未退出股权"堰塞湖"问题[6] - 期限延长尚未颠覆投资退出逻辑,但行业心态已转向更从容[7]
政府引导基金延长存续期,创投“募投管退”更从容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03
一直以来,人民币创投基金的存续期通常不超过10年,多数仅有7—8年,导致很多基金不得不在企业尚 未迎来爆发式增长便退出市场。大部分人民币基金很难长期、完整支持一个科技项目。这一难题在2025 年迎来转机。记者观察到,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新设的多只引导基金存续期均在10年以 上,有的甚至长达20年。部分地区原有的引导基金也修改规则延长存续期,引导基金的二期基金也较一 期基金延长了期限。存续期延长给母基金和子基金的退出留出更多空间,创投"募投管退"将更从容。 (人民财讯) ...
政府引导基金延长存续期 创投“募投管退”更从容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7:37
行业趋势 - 人民币创投基金存续期通常不超过10年 多数仅有7-8年[1] - 存续期限制导致基金不得不在企业尚未迎来爆发式增长便退出市场[1] - 大部分人民币基金很难长期完整支持科技项目[1] 政策变化 - 2025年行业迎来转机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新设引导基金存续期均在10年以上[1] - 部分引导基金存续期长达20年[1] - 部分地区原有引导基金修改规则延长存续期 二期基金较一期基金期限延长[1] 市场影响 - 存续期延长给母基金和子基金退出留出更多空间[1] - 创投行业"募投管退"环节将更从容[1]
产业基金摆脱困局,就往二级市场倒垃圾?
虎嗅· 2025-08-08 08:01
政府引导基金困境 -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流动性断裂导致政府引导基金成为"死水",资金无法有效投出和退出[2][3] - 当前一级市场普遍面临退出困难问题,已持续多年[3] - 政府引导基金"以投带引"的初衷因流动性断裂而难以实现[5] 争议性解决方案 - 有观点提出通过放松IPO审核标准来解决退出难题,但遭到强烈反对[5][8] - 放松IPO可能导致低质量项目进入二级市场,损害市场信心[8][9] - 该方案被批评为将一级市场问题转嫁给二级市场投资者[10][11] 一级市场问题根源 - 一级市场存在畸形发展,过度依赖估值炒作和寻找接盘侠的商业模式[12][13] - 市场参与者普遍追求短期套现而非长期企业价值创造[15][16] - 政府产业基金退出难的本质原因是投资项目质量低下[19][22] 政策演变与市场调整 - 政府经济政策从产业补贴转向消费端刺激[29][35] - 当前处于去产能、去泡沫、去不良的调整阶段[32] - 市场需要从投前尽调到投后管理全面改变投资思路[44][45] 未来发展方向 - 强监管将成为市场主旋律,以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42][43] - 投资机构需要深耕特定领域,提升专业能力和投后管理能力[53][55] - 市场将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逐步消化当前困境[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