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监管理念

搜索文档
“养老贷”火热背后:或存多重风险,监管空白待补
第一财经· 2025-07-10 19:14
行业动态 - 湖南多地农商银行推出"养老贷"产品 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助力参保人补缴养老保险 提升养老金待遇 解决养老保障缺口问题 [1] - 截至7月10日 湖南已有接近40家农商银行落地该业务 临澧农商行发放"养老贷"突破3000万元 汉寿农商行发放金额超1000万元 [2] - "养老贷"主要面向两类人群 一是之前未缴纳过养老保险但希望一次性补缴的客户 二是已经缴纳部分养老保险但希望提升缴费档次的客户 [2] 产品设计 - "养老贷"最长不超过15年 借款人年龄与借款期限合计不超过75周岁 特惠年化利率在3.1%~3.45%之间 最高额度不超过9万元 [2] - 贷款资金直达个人社保账户 用于补缴养老保险费 帮助客户在退休后领取更多养老金 [2] - 以邵东市为例 客户贷款9万元 年利率3.1% 60岁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808.48元 归还本息后剩余182.62元自由支配 [3] 市场影响 - "养老贷"能增加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和金额 扩大覆盖面 满足客户需求 增加银行信贷投放 缓解居民缴费压力 [4] - 湖南并非首个推出类似产品的地区 广西曾推出"续保贷" 贵州 四川多地部分农商行也推出类似"助保贷" [3] - 当前我国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居民养老需求攀升 但基本养老保险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仍有提升空间 [7] 合规性争议 - "养老贷"性质较为模糊 合规性存在较大争议 部分银行推出的"养老贷"产品因贷款性质不清被监管部门叫停 [5] - 根据现行个人贷款管理制度 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是否属于"个人消费"用途尚未明确 [5] - 建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个人贷款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将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纳入个人消费贷款的合规用途范畴 [8] 潜在风险 - 贷款期限较长 社保政策可能调整 养老金待遇可能变化 金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 可能导致借款人还款压力增加 [6] - 若借款人在贷款期间身故且贷款未还清 子女可能被迫承担代偿债务责任 [6] - 长期信用风险值得关注 低收入群体可能过度依赖贷款提升缴费档次 养老金政策调整可能打破还款与收益平衡 [6] 产品局限性 - "养老贷"适用范围较为狭窄 仅适用于解决缴费年限不足问题 无法惠及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老年群体 [6] - 产品利率为固定利率 不会随市场利率下调而浮动 未来LPR继续下降时 借款人可能承受更高相对资金成本 [7] - 服务对象应限定为临近退休且缴费年限不足的群体 避免向年轻人扩散 普惠产品设计要聚焦困难群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