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搜索文档
“退平台”对城投企业信用水平的影响
联合资信· 2025-03-11 13: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 报告核心观点 - 城投企业“退平台”是政策推动下,旨在实现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信用“脱钩”、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并推进市场化转型的关键举措 [3][6][12] - 短期内,退平台主体因处于化债政策期内,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长期风险将出现区域分化,成功转型主体的债务风险有望实质性化解 [4][28][29] - 退平台主体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将逐步弱化,但短期内难以完全“脱钩”,长期关系取决于其市场化转型进度和自身盈利能力 [4][25][26] - 退平台主体未来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业务转型以突破融资束缚,无法转型的主体将面临出清风险 [4][30][32] 城投“退平台”相关政策梳理 - “退平台”源于城投平台的名单制管理,大致经历退出银监会名单、财政部名单及各省份报送国务院名单三轮演变 [3][6][8] - 城投企业退平台的主要动机是为突破融资束缚(如新增债务融资限制)和获取更多市场化发展机会 [3][9][11] - 政策如《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关于规范退出融资平台公司的通知》(银发〔2024〕150号)明确了退平台的最后期限为2027年6月末,前提条件包括隐性债务清零、获得2/3以上金融债权人同意等 [12] 本轮退平台主体特征 - 2021至2023年,退平台主体在业务转型上取得一定效果,非城投业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31.69%提升至2023年的28.23% [13][14] - 2024年初至2025年2月6日,退平台主体发行债券1.55万亿元,其中仅726.24亿元用于生产性支出等新增融资,大部分仍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15] - 从区域分布看,2023年8月至2025年2月6日,非重点省份退平台主体达646家,远高于重点省份的103家,其中江苏省、浙江省退平台数量领先 [16][17][18] - 部分省份退平台进展迅速,如辽宁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压降比例均超过5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退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19][20][21] - 退平台主体信用级别以AA(占比31.24%)和AA+(占比29.24%)为主,行政级别以区县级(含开发区)为主,占比达84.91% [22][23] “退平台”对城投企业信用水平的影响 - **政企关系影响**:退平台后,地方政府仍通过股权、人事任命及业务财务关联(如应收款项、补贴)对主体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弱化程度取决于转型进度 [25][26] - **信用风险影响**:短期风险可控,但需关注弱资质城投的非标违约及票据逾期;长期风险区域分化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主体风险更可控 [4][28][29] - **未来发展影响**:主体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业务转型以提升现金流自给能力,新增发债机会多集中于广东、浙江等经济强省,无法转型主体将面临出清 [3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