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分析
搜索文档
比特币“安全神话”破灭:电诈集团150亿美元比特币被美国政府查获!分散在25个钱包却被“一锅端”,怎么做到的?专家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1 17:13
案件核心概述 - 美国司法部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提起刑事指控,并提起民事没收诉讼,要求没收约127,271枚比特币,总价值高达150亿美元 [1] - 这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金融打击行动之一,也是有史以来查获比特币数量最多的一次 [4] - 涉案比特币被确认是源自电信欺诈和洗钱活动的非法所得或犯罪工具,目前由美国政府保管 [4] 犯罪活动与洗钱手法 - 自2015年起,陈志利用太子集团在30多个国家/地区的商业网络为掩护,在柬埔寨秘密运营至少十个强制劳动诈骗园区,诱骗并囚禁工人从事加密货币投资诈骗活动(俗称"杀猪盘"),骗取了数十亿美元 [4] - 园区内设有专业"手机农场",其中两个设施就拥有1250部手机,控制着约76000个社交媒体账户以最大化诈骗效率 [4] - 洗钱体系使用专业"洗钱房",通过"喷洒"技术将大笔赃款拆分成无数小额分散转移,再通过"漏斗"技术将资金重新汇集到核心资金池,以混淆资金流向 [6] - 利用加密货币挖矿业务提供"合法收入"外壳,将诈骗所得投入比特币矿场,用新产出的比特币替代脏币,陈志曾吹嘘其挖矿业务"利润相当可观,没有成本" [8] - 通过在线赌博业务清洗赃款,即使在柬埔寨于2020年左右禁止在线赌博后,仍通过"镜像网站"等技术手段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继续运营赌博平台 [9] - 仅通过汇旺集团这一核心洗钱链条,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就清洗了约40亿美元的不法资金 [9] 执法部门的技术突破 - 美国联邦调查局此次行动的技术突破体现为"链上分析的智能化升级",基于图神经网络构建交易图谱,借助算法自动识别异常交易模式,将识别效率提高了300% [14] - 针对混币工具智能合约逻辑,通过分析"存款-取款"的UTXO关联,实现混币器漏洞的逆向利用,成功追溯至资金的原始注入点 [14] - 采用专业区块链分析平台如Chainalysis Reactor,其核心算法能通过交易签名共性特征将同一私钥控制的多个地址关联成"资金簇",通过识别重复出现的找零地址锁定核心钱包 [15] - 开展跨数据源关联分析,将区块链交易数据与暗网聊天记录、交易所IP日志深度融合,构建从受害者到犯罪集团的完整证据链 [15] - 在2023年向全球虚拟资产服务商发出1742份合规传票,通过埃格蒙特集团与30余个国家/地区的金融情报机构实现数据共享,2024年一季度完成了473次跨境协查 [15] 非托管钱包的攻破方式 - 涉案的127,271枚比特币分散在陈志个人持有私钥的25个非托管钱包中,美国政府成功实现了对私钥的实际接管和资产转移 [1][3] - 可能通过污点证人的配合,犯罪集团内部技术负责人在司法压力下提供钱包的助记词或私钥备份 [3][18] - 可能通过暴力破解"弱随机数钱包"方式,因这些钱包使用伪随机数生成器且种子仅设置为32 bit整数,使得私钥空间量级只有2^32,可通过大量尝试恢复私钥 [17][18] - 可能利用软件漏洞,通过钓鱼攻击获取用户的钱包客户端数据,或利用Electrum等轻钱包的历史安全漏洞实现私钥的远程提取 [18] - 可能结合实名电话号码、IP定位、生物识别等技术确定资金归集账户的实际持有人 [15][19] 行业影响与监管启示 - 此次非托管钱包的成功没收证明,即使是去中心化存储的加密资产,通过"链上追踪+链下取证"的组合手段仍可实现有效追缴,打破了"非托管钱包=法外之地"的认知 [22] - 加密资产的安全依赖于整个密码学实现链条的严谨性,只要随机数生成、密钥存储或代码审计等任一环节薄弱,攻击者就可能找到突破口 [22] - 标志着全球反洗钱工作已进入"技术驱动型反洗钱"阶段,需建立从立法、技术到协作三位一体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23] - 监管可从法规框架补位、技术监管赋能、国际协作深化和行业自律强化四个维度发力,将NFT、DeFi等新兴业态纳入《反洗钱法》监管范畴 [24] - 需研发自主可控的链上分析工具,建立虚拟资产交易异常监测模型,利用AI算法自动识别高频转账、跨链洗钱等风险行为,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的转变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