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市场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加工贸易行业相关政策、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仍面临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挑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3 09:36
行业概述 - 加工贸易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核心特征为"两头在外"(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均面向国际市场)[2] - 常见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2] 行业发展历程 - 1978-1985年为起步阶段,国务院制定《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广东、福建、上海等沿海省市率先开展试点,以"三来一补"为主[4] - 1986-1992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国家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明确"大进大出,两头在外"战略,加工贸易保税制度正式确立,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在1991年达45.1%[4] - 1993-200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比重于1996年超50%,进料加工超过来料加工成为主要形式,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核心基地[5] - 2001年至今为调整升级阶段,政策向结构优化转变,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5]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纺织材料、电子材料、农产品等)和设备(采矿设备、冶炼设备、加工设备、通用设备等)[8] - 产业链中游为加工贸易环节,下游为成品销售与分销[8] 相关政策 - 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发挥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用 助力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的意见》,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解决企业"不敢转"和"没钱转"痛点,推动产业升级[10][11] - 2024年12月国务院支持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在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12] - 2025年3月农业农村部开展农贸高质量发展主体培育工作,目标到2030年培育年出口额超1亿美元主体50家以上、超1000万美元主体600家以上[12] - 2025年3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对注册在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书立的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12] 行业现状 - 2025年1-2月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7.27%,在中国外贸整体微降1.2%背景下表现亮眼[1][13] - 增长得益于产业结构优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1][13]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覆盖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包括原油开采、炼油、化工产品生产等[17] -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为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饲料年产能超1000万吨(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年屠宰家禽7亿多只(全球第一)[17]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最大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聚焦粮、油、糖、棉、肉、乳等品类,形成全球农产品贸易物流网络[17]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和加工,2024年营业收入为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2%[17][19] -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液化石油气国际贸易、聚丙烯材料生产、碳纤维制造等领域,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37.33亿元,同比增长16.63%[17]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应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技术,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21] - 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市场布局:企业融入区域市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并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以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22][23] - 品牌建设与提升附加值: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市场认可度,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