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企业上市选择

搜索文档
这一中国最大,正式冲击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8-29 00:21
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2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与建银国际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产运动医学企业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 截至2025年经过近8年发展已构建成熟业务体系 [3] 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 覆盖肩膝髋足踝肘手腕等多关节 提供肩袖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案 同时涵盖运动康复及预防服务 [3] - 形成运动医学植入物手术设备及耗材三大核心产品板块 并前瞻性布局运动医学智慧医疗再生运动医学等新兴领域 [3] - 截至2024年9月拥有47个获批注册/备案的运动医学产品 其中11款为国产首个获批上市产品 例如全缝线锚钉是中国首个获批并应用于临床的同类产品 [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产品覆盖超3000家医院 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47亿元增至2024年3.2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5] - 净利润从2022年4034.2万元提升至2024年9538.9万元 盈利规模实现翻倍 [5] - 2025年1-5月营收1.11亿元 净利润3259.6万元 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 [5] - 毛利率保持行业较高水平 2022年68.7% 2023年70.3% 2024年71.7% 2025年1-5月进一步升至73.7% [6] - 产品收入结构呈现主力产品稳定次主力产品增长态势 植入物收入2022年1.17亿元(79.8%) 2024年2.50亿元(76.4%) 手术设备及耗材收入2022年2960万元(20.2%) 2024年7699万元(23.5%) [4] 资本化历程 - 2023年9月首次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最初拟募资10.93亿元 [7] - 2024年3月调整募资方案 将募资额下调至8.8亿元 [7] - 2025年6月因保荐人撤销保荐 上交所终止其科创板审核 [7] - 迅速转向港股市场 战略逻辑包括港股对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上市门槛更灵活 可吸引全球长期机构投资者 与公司面向全球业务布局协同 [11] 行业政策与风险 - 运动医学类耗材于2023年9月纳入第四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目录 中选产品平均降价幅度达74% 于2024年5月开始执行 [8] - 集采推动国产运动医学产品占比大幅提升 使国产厂商与进口品牌分庭抗礼 长期利好国产替代进程 [8] - 行业政策风险包括DRG/DIP支付方式改革风险两票制调整风险 [9] - 市场竞争风险包括运动医学市场发展速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9] - 公司经营风险包括技术迭代风险部分核心原材料采购依赖(如聚醚醚酮带线锚钉带袢钛板生产需采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丝 主要依赖境外供应商)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生产质量控制风险销售模式变动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经营资质申请及续期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 [9] 行业背景与趋势 - 科创板对硬科技属性审核标准持续严格 医疗器械企业需在核心技术原创性研发投入强度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满足更高要求 [10] - 近年医疗器械行业审核趋严 监管层对企业合规性持续盈利能力产品商业化风险的问询更为细致 [10] - 2025年以来内地医疗器械企业IPO呈现A股分化港股分流态势 企业上市地选择更趋理性 [11] - A股方面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仍能成功突围 例如威高血净于2025年上半年登陆上交所主板 首发募资22亿元 [12] - 港股成为创新型企业重要选择 除天星医疗外 A股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正推进香港二次上市计划 预计募资规模不低于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 可孚医疗宣布拟发行H股并登陆香港联交所 [13] - 企业转向港股核心逻辑包括港股对未盈利创新企业包容度更高 能吸引国际长期资本 助力企业对接海外临床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