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植入物

搜索文档
科创板IPO遭保荐人“撤单”后,天星医疗转战港股!
深圳商报· 2025-09-01 11:28
上市申请与历史 - 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由中信证券与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曾于2023年9月26日申请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但于2025年6月6日因保荐人中金公司单方面撤销保荐而终止 [1] - 保荐人主动撤销保荐在IPO史上较为罕见 可能因发现发行人存在重大问题 [1]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运动医学植入物 有源设备及耗材 以及手术工具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 [1] -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 公司为中国运动医学市场最大的国内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达6.5%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产品已进入3000余家医院 其中三级医院超过1000家 [1] - 收入主要来自植入物及手术设备及相关耗材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47亿元 2.39亿元 3.2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034.2万元 5711.2万元 9538.9万元 [2] - 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68.7%增至2024年71.7% [2] - 2025年1-5月收入1.11亿元 同比增长39.7% 年内利润3259.6万元 同比增幅142.5% 毛利率达73.7% [2] - 研发开支呈增长趋势 2022-2024年分别为0.18亿元 0.35亿元 0.37亿元 2025年前五个月达0.18亿元 [3] 海外拓展 - 海外收入显著增长 2022-2024年分别为40万元 670万元 2090万元 [3] - 2025年前五个月海外收入达2060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370.5% [3] 股权结构与估值变化 - 实控人董文兴通过天津铂康控制持股平台 上市前合计控股41.47% [4] - 创始人聂为曾代聂洪鑫持有股权 2020年5月解除委托安排 聂洪鑫持股比例从成立时55%降至4.9% 累计套现4.9亿元 [4] - 公司估值在3年内暴涨4倍 从2020年7月第一次增资时8亿元 增至2023年1月35亿元 [4] - 2023年1月雅惠锦霖 建兴医疗等以75.41元/注册资本突击入股 [4] 市场质疑与风险披露 - 市场质疑IPO前吸纳外部股东是否为了抬升公司估值 [5] - 招股说明书披露面临带量采购导致产品价格暴跌 核心原材料被卡脖子 知识产权诉讼等风险 [5]
这一中国最大,正式冲击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8-29 00:21
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2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与建银国际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产运动医学企业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 截至2025年经过近8年发展已构建成熟业务体系 [3] 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 覆盖肩膝髋足踝肘手腕等多关节 提供肩袖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案 同时涵盖运动康复及预防服务 [3] - 形成运动医学植入物手术设备及耗材三大核心产品板块 并前瞻性布局运动医学智慧医疗再生运动医学等新兴领域 [3] - 截至2024年9月拥有47个获批注册/备案的运动医学产品 其中11款为国产首个获批上市产品 例如全缝线锚钉是中国首个获批并应用于临床的同类产品 [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产品覆盖超3000家医院 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47亿元增至2024年3.2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5] - 净利润从2022年4034.2万元提升至2024年9538.9万元 盈利规模实现翻倍 [5] - 2025年1-5月营收1.11亿元 净利润3259.6万元 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 [5] - 毛利率保持行业较高水平 2022年68.7% 2023年70.3% 2024年71.7% 2025年1-5月进一步升至73.7% [6] - 产品收入结构呈现主力产品稳定次主力产品增长态势 植入物收入2022年1.17亿元(79.8%) 2024年2.50亿元(76.4%) 手术设备及耗材收入2022年2960万元(20.2%) 2024年7699万元(23.5%) [4] 资本化历程 - 2023年9月首次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最初拟募资10.93亿元 [7] - 2024年3月调整募资方案 将募资额下调至8.8亿元 [7] - 2025年6月因保荐人撤销保荐 上交所终止其科创板审核 [7] - 迅速转向港股市场 战略逻辑包括港股对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上市门槛更灵活 可吸引全球长期机构投资者 与公司面向全球业务布局协同 [11] 行业政策与风险 - 运动医学类耗材于2023年9月纳入第四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目录 中选产品平均降价幅度达74% 于2024年5月开始执行 [8] - 集采推动国产运动医学产品占比大幅提升 使国产厂商与进口品牌分庭抗礼 长期利好国产替代进程 [8] - 行业政策风险包括DRG/DIP支付方式改革风险两票制调整风险 [9] - 市场竞争风险包括运动医学市场发展速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9] - 公司经营风险包括技术迭代风险部分核心原材料采购依赖(如聚醚醚酮带线锚钉带袢钛板生产需采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丝 主要依赖境外供应商)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生产质量控制风险销售模式变动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经营资质申请及续期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 [9] 行业背景与趋势 - 科创板对硬科技属性审核标准持续严格 医疗器械企业需在核心技术原创性研发投入强度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满足更高要求 [10] - 近年医疗器械行业审核趋严 监管层对企业合规性持续盈利能力产品商业化风险的问询更为细致 [10] - 2025年以来内地医疗器械企业IPO呈现A股分化港股分流态势 企业上市地选择更趋理性 [11] - A股方面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仍能成功突围 例如威高血净于2025年上半年登陆上交所主板 首发募资22亿元 [12] - 港股成为创新型企业重要选择 除天星医疗外 A股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正推进香港二次上市计划 预计募资规模不低于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 可孚医疗宣布拟发行H股并登陆香港联交所 [13] - 企业转向港股核心逻辑包括港股对未盈利创新企业包容度更高 能吸引国际长期资本 助力企业对接海外临床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13]
天星医疗IPO终止,原定募资金额超总资产
新京报· 2025-06-10 12:32
公司IPO终止 - 北京天星医疗科创板IPO因保荐人撤销保荐而终止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主营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手术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7301.30万元、1.48亿元、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1.75% [2] -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10亿元、4034.43万元、6357.94万元 [2] - 2024年1-9月营收2.23亿元,净利润6408.13万元 [2] - 2023年在中国运动医学市场占有率约4%,国产企业中排名第一 [3] 行业概况 - 2023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约60.9亿元,预计2030年达130.5亿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11.5% [2] - 2023年外资品牌占据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超80%份额,前三大国产企业合计占8% [3]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施乐辉、强生等国际厂商及锐健医疗、德益达美等国内企业 [3] 公司竞争劣势 - 产品体系、生产销售规模、品牌知名度、营销网络等方面与外资企业存在差距 [3] - 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自身积累和股东投入 [3] - 2024年1-9月营收2.23亿元,低于同行大博医疗(15.29亿元)、威高骨科(10.83亿元)等 [4] 募资情况 - 原计划募资10.93亿元,后下调至8.80亿元,超过公司总资产(5.51亿元) [5] - 募资用途包括苏州智慧工厂(4.40亿元)、产品研发(2.2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20亿元) [5] - 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5%,合理性受质疑 [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3.84亿元,负债1.05亿元,资产负债率19.03% [6]
保荐人独自撤回,IPO终止!
梧桐树下V· 2025-06-09 18:00
IPO终止审核 - 上交所于2024年6月6日终止天星医疗科创板IPO审核 因保荐机构中金公司单方撤回保荐 公司IPO于2023年9月26日受理 2023年10月30日收到问询但未公布回复 拟募资8 8亿元 [1] 运动医学行业地位 - 公司为国产运动医学医疗器械龙头 2023年市场份额4% 国产排名第一 覆盖超3000家医院 产品获20张III类 17张II类国内注册证及15个CE认证 并进入美 英 澳等国际市场 [4][6] - 2024年1-9月营收2 23亿元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达82% 同期归母净利润从-1 10亿元扭亏至6408万元 扣非净利润从455万元增至6357万元 [5][6] - 毛利率2021-2023年从68 68%提升至75 05% 2024年因集采降至69 71%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53 18%升至2024年56 83% [7][8] 费用控制能力 - 销售费用率显著低于同业 2024年1-9月为19 04% 低于可比公司均值28 13% 管理费用率6 40%接近行业中位值 研发费用率12 01%与同业均值11 93%相当 [9][11][12] - 期间费用占比从2021年226 73%降至2024年36 31% 主要因股份支付减少及规模效应 [10] 募投项目规划 - 拟投入募集资金8 8亿元 其中苏州智慧工厂项目4 40亿元 研发项目2 19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2 20亿元 [8] 财务历史与股权变动 - 股改时未分配利润-1 43亿元 2023年3月扭亏为盈 2022-2024年累计净利润1 68亿元 通过净资产折股消除亏损 [13][14] - 申报前一年新增12名股东 包括苏州君联以23 27元/注册资本增持 BEST ALIVE以39 29元/注册资本受让 新增股东投资金额合计超1 5亿元 [15] 特殊权利条款 - IPO终止触发股东协议特殊条款自动恢复 包括优先认购权 反稀释权等 但公司不作为义务主体 实际控制人变更需获奥博资本等主要股东书面同意 [19][20][21]
IPO周报:新增受理3单上市申请,天星医疗终止审核
第一财经· 2025-06-08 18:17
IPO市场动态 - 6月3日~6月8日当周沪深北交易所新增受理3单IPO申请,1家过会,2家提交注册,1家注册生效,1家终止审核 [1] - 新增受理的3单IPO中,2单来自上交所(主板至信股份、科创板易思维),1单来自北交所(森合高科) [1][3] - 当周过会企业为江阴华新精密科技股份(沪市主板),注册生效企业为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 [1] - 提交注册的2家企业为广东建科(过会近两年后提交)和河北世昌汽车部件 [1] 新增受理企业分析 易思维(科创板) - 专注于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设备研发生产,为汽车制造工艺提供视觉解决方案 [3] - 2022-2024年末应收账款等占营收比例达61.40%、52.11%、58.77%,行业存在回款周期长特征 [3] - 汽车行业项目周期长、结算账期长,面临坏账增加和资金周转压力风险 [3] 至信股份(主板) - 主营汽车冲焊件及模具开发生产,产品为汽车白车身冲焊件和相关工装模具 [3]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达73.86%、79.77%、74.82%,客户集中度高 [4] - 同期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55.68%、52.18%、57.42%,前五名客户应收账款占比超76% [4] 森合高科(北交所) - 主营环保型贵金属选矿剂研发生产,2022-2024年该产品收入占比100%、97.09%、95.32% [4][5]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持续超过77%,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5] 终止审核案例 天星医疗(科创板) - 初始拟融资10.93亿元(2023年3月总资产仅3.82亿元),后下调2.13亿元至8.8亿元 [6] - 主营运动医学医疗器械,2021-2023年营收0.73亿、1.48亿、2.41亿,植入物占比超75% [6] - 2021-2023年毛利率68.68%、71.45%、75.05%,但2024年前三季度因集采影响降至69.71% [7] - 2024年6月已有14个运动医学产品中标国家级带量采购,面临以价换量压力 [7]
天星医疗终止科创板IPO 原拟募资8.8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07 17:05
上市审核终止 - 上交所终止对天星医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1] - 终止原因是保荐人中金公司申请撤销上市保荐工作 [3] 公司基本情况 - 天星医疗是一家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专注于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以及手术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公司为患者和医生提供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 [3] - 董文兴直接持有公司33.1449%股权,并通过三家机构合计控制41.4739%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3] 募资计划 - 公司原计划募资87,951.93万元(约8.8亿元) [3] - 募资用途包括苏州智慧工厂项目(44,011.85万元)、产品研发项目(21,940.08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22,000.00万元) [4] 保荐机构 - 主承销商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徐敏、冀羽瞰 [5] - 联席主承销商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
天星医疗上交所科创板IPO终止 公司产品已覆盖医院超过3000家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19:33
公司IPO终止 - 天星医疗科创板IPO终止因保荐人撤销保荐 [1] -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终止审核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1] - 主营业务包括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手术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提供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 [1] - 已建立47个获批注册/备案的运动医学产品矩阵 [1] - 11款产品为国产首个获批上市 [1] - 全缝线锚钉为中国首个获批并应用于临床的产品 [1] 产品注册与认证 - 获得20张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获得17张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15个产品获得CE认证 [1] - 产品获得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书 [1] 市场表现 - 产品覆盖超3000家医院 [2] - 覆盖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 - 2023年占据中国运动医学医疗器械市场约4%份额 [2] - 在国产企业中排名第一 [2] 募投项目 - 计划募集资金总额87,951.93万元 [2] - 苏州智慧工厂项目拟投入44,011.85万元 [2] - 产品研发项目拟投入21,940.08万元 [2] - 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2,000万元 [2] 财务数据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01.3万元、1.48亿元、2.41亿元 [2] - 2024年1-9月营业收入2.23亿元 [2] -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4034.43万元、6357.94万元 [2] - 2024年1-9月净利润6408.13万元 [2] - 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额55,098.68万元 [3] - 2024年9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4,612.75万元 [3] - 2024年1-9月扣非净利润6,356.85万元 [4] - 2024年1-9月基本每股收益1.38元/股 [4] - 2024年1-9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49% [4] 研发投入 - 2024年1-9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01% [4] - 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14.52% [4] - 2022年研发投入占比12.37% [4] - 2021年研发投入占比28.99% [4]
天星医疗IPO被终止:年营收2.4亿拟募资8.8亿 君联资本是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6-06 19:04
公司概况 - 天星医疗是一家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主要从事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以及手术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患者和医生提供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 [4] - 公司原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拟募资8.8亿元,其中4.4亿元用于苏州智慧工厂项目,2.19亿元用于产品研发项目,2.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3] - 公司IPO已被终止 [2]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7301.3万元、1.48亿元、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4] - 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4034万元、635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4] - 2024年前9个月营收为2.23亿元,净利润为6408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6357万元 [5] - 2021年至2023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55万元、3881万元、5515万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4]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52%,2021年曾高达28.99% [5]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为董文兴,直接持股33.1449%,并通过天津运康、天津普合、天津吉康合计控制41.4739%表决权 [6] - 主要股东包括厦门德福(10.6401%)、苏州君联(9.7068%)、奥博资本(9.2797%)[8] - IPO后董文兴持股比例将稀释至24.8587%,其他股东持股比例相应稀释 [9][10]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资产总额为4.58亿元,2024年9月增至5.51亿元 [5]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81亿元,2024年9月增至4.46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的17.45%降至2024年9月的16.20% [5] 运营指标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36%,2024年前9个月为15.49% [5]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85.52万元,2024年前9个月为6193.50万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