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标准化

搜索文档
全国首个!这3项国家标准验证点落户北京
央视网· 2025-07-23 09:40
国家标准验证点入选情况 - 北京市推荐的放射治疗和核医学、体外诊断试剂、健康照明、核能等领域3项国家标准验证点成功入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第二批名单,均为全国首个 [1] - 放射治疗和核医学、体外诊断试剂国家标准验证点由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承担,是全国35家入选机构中唯一同时涵盖两个领域的标准验证点 [1] - 健康照明国家标准验证点由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承担 [1] - 核能—核安全与环境保护国家标准验证点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 [2] 各验证点重点任务与技术方向 医疗器械领域 -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将通过科学验证、技术评估和标准优化,开展质子重离子、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等高端诊疗设备和技术标准化验证工作 [1] - 该验证点将填补医疗器械标准化验证平台空白,提升国家标准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1] 健康照明领域 -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将围绕照明全产业链,聚焦光健康核心技术攻关 [1] - 通过标准验证推动技术进步与产品质量提升,助力节能低碳、减少光污染等技术应用 [1] 核能领域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将围绕辐射监测、核设施退役、电离辐射计量等关键领域开展标准实验验证 [2] - 重点研究前沿技术、评估方法、验证工具和设备,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融合 [2] - 构建技术体系先进、工作机制高效、验证资源丰富、国际化水平高的国家标准验证服务平台 [2] 标准验证点功能定位 - 标准验证点是对标准技术要求、核心指标、试验和检验方法等开展验证的机构,旨在提高标准科学性、合理性及适用性 [2] - 主要承担建设标准验证技术体系、建立协同高效工作机制、提升各类政府颁布标准质量等功能 [2] - 推动验证技术国际交流合作,融通验证资源创新市场服务 [2] 后续推进计划 -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加强标准验证点建设,保障其有效运行 [2] - 为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2]
首个国家标准发布!经导管瓣膜行业将面临拐点
思宇MedTech· 2025-05-21 16:16
行业现状 - 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和单纯性主动脉瓣返流(AR)患者数量预计2025年达到930万人,2030年TAVR手术例数预计达10.95万例,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36.6% [2] - 2023年中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501亿元,预计2025年达570亿元,增长动力来自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及微创手术普及 [2] - 经导管介入市场技术向二尖瓣、三尖瓣延伸,但行业存在性能指标不统一、评价体系不清晰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国家标准 [2][3] 政策与标准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个TAVR国家级标准GB/T 12279.3—2025,填补高风险结构性心脏介入器械国家标准空白,2026年5月1日实施 [1] - 标准修改采用ISO 5840-3,体现"国际接轨+本土适配"技术路线,涵盖设计、制造、临床前评价及标签包装全流程 [1][4] - 标准核心模块包括性能要求(耐疲劳性、血液相容性等)、试验方法(材料分析至动物实验)、风险管理及标签包装规范 [4][7] 企业动态 - 启明医疗、微创医疗、乐普医疗、沛嘉医疗等国产企业产品已实现临床常规使用,2024年产品上市节奏加快 [3] - 标准实施后企业需提升综合研发能力,统一技术资料可同步申报国内外注册,增强全球化效率 [7] - 行业竞争将从市场推进转向标准适配与系统研发能力,头部企业有望建立技术壁垒 [7] 行业影响 - 标准提升医生对产品的信任度,不同厂商产品性能更具可比性,便于临床选择 [5][7] - 推动TAVR术式向中低风险人群拓展,临床研究设计更规范 [5][7] - 行业格局逐步清晰,监管部门可依据标准制定注册审查要点、检测标准及医保政策,加速规范化发展 [6][7] 未来展望 - TAVR领域迈入标准化发展阶段,标准为医生、监管机构提供统一评价依据,提升行业成熟度与国际竞争力 [6] - 标准化成为企业品牌力体现,产品是否符合国标将成为采购重要参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