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医药政策通 | 解读《关于印发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搜狐财经· 2025-05-29 16:15
政策背景与沿革 - 1989年首次允许外商设立独资或合资医疗机构,但此后长期禁止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3] - 2000年规定中外合资医疗机构中中方股权比例不得低于30% [3] - 2009年起逐步放开港澳台资独资医院在特定地区设立 [3] - 2014年允许境外投资者在7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3] - 2015年政策转向,医疗机构重新列入外商投资限制类 [3] - 2023年支持外籍及港澳台医生在北京开设诊所 [4] - 2024年新政策允许在9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2] 政策内容要点 - 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2] - 医院类别限定为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7] - 禁止设立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等特定类型医院 [7] - 要求信息管理系统接入属地监管平台,数据服务器位于境内 [11] - 符合条件的医院可申请纳入医保定点,支持对接商业健康保险 [13] 行业现状与需求 - 2023年民营医院诊疗量占比16.5%,高端服务供给不足 [4] - 中国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达206.6万户,医疗需求向健康管理升级 [16] - 2023年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规模超9000亿元 [18] - 老龄化加速催生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需求 [16][17] 发展建议与前景 - 建议在一线城市建立国际认证三级综合医院,发展特需医疗和国际部 [8] - 可开发"国际诊疗+高端体检"套餐满足高端需求 [8] - 建议建立"技术-伦理"双审查机制 [8] - 中外人员配置可采用本土专家管理+外籍专家技术指导的模式 [10] - 建议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基础医保+商业补充"产品 [14] - 外资医院的"鲶鱼效应"可能推动医疗体系向分层服务转型 [19]
琼海博鳌:从偏僻渔村到“世界会客厅”
海南日报· 2025-04-30 10:10
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历程 - 博鳌从偏僻渔村转变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中心 核心驱动因素是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永久定址于此[5] - 论坛定位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外交窗口" 吸引全球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共商发展大计[5] - 东屿岛从落后渔村升级为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 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5][4] 零碳示范区建设 - 建成中国首个"八位一体"零碳示范区 涵盖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绿色化改造等八大降碳领域[6] - 示范区通过区域降碳布局实现零碳运行 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经验[6] - 2025年示范区已建成标志性项目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 展示中国绿色发展成果[4][6] 乐城医疗特区发展 - 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形成"医 药 研 产 城"一体化格局 定位为中国医疗对外开放"超级接口"[6] - 享有四大特许政策 实现医疗技术 装备 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6] - 已与20国180多家药械企业合作 引进超470种国内未上市前沿药械 成为国际医疗创新高地[6] 区域经济转型 - 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渔业升级为国际会议 医疗创新等高端服务业[5][6] - 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形成会议中心 零碳示范区 医疗特区三大功能板块[4][6] - 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成为展示中国发展成就的"世界会客厅"[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