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连续性

搜索文档
中国残联携手国家卫健委发布重磅政策 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建设路线正式确定
华夏时报· 2025-09-04 23:5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家卫健委与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建设的意见》 系统性解决8500多万残疾人群体长期面临的"看病难 康复难"问题 推动医疗服务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 [1] - 政策落实《"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和《"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要求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1] - 政策明确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 要求践行健康公平理念 将残疾人列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保障人群 [2] 残疾人就医痛点 - 残疾人面临三大核心难题:就医流程复杂 信息沟通障碍以及长期健康管理断档 [2] - 具体障碍包括:视障患者无法自行操作预约诊疗 听障患者需要家属协助沟通 肢体障碍患者存在移乘困难 [2] - 更核心痛点是医疗服务缺乏全周期衔接 康复指导 定期随访 健康监测等环节断档 [3] 医疗服务创新方案 - 建立"医疗服务连续性"机制 通过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 上级预留号源床位 基层及时转诊 [3] - 通过家庭签约医生建立健康档案 组建MDT管理团队(主治医生/家庭医生 康复师 健康管家及个案管理师)提供长期康复指导 [3] - 优化三方面服务:残疾人友好理念 无障碍环境建设 优化诊疗服务 包括完善无障碍通道 配备可租借轮椅 提供现场号源 [4] 技术应用与数字化 - 数智化工具实现对医联体和医共体全覆盖 残疾人双向转诊在操作层面无技术障碍 [4] - 全病程管理平台整合"诊疗—康复—随访"一站式服务 家庭成员可通过平台接收自动化宣教内容并与医生实时沟通 [5] - 技术支撑包括手语翻译设备 低位服务台等硬件适配性提升 让残疾患者独立完成挂号咨询流程 [4] 市场机会与产业影响 - 目标人群包含8500万登记残疾人士和3.1亿老年人高风险群体 涉及眼 耳 四肢 脑神经等功能缺失领域 [5] - 康复医疗设备 无障碍设施改造 远程医疗等技术服务领域预计迎来新增市场需求 [6] - 企业可通过"智能+"实现产品创新 包括行走引导装置 脑机接口等高科技器械 创新产业蓝海 [5] - 后续可能出台消费补贴或医保政策倾斜 需求侧可支配资金池扩容带来产业利好 [6] 社会参与与实践案例 - 提供专业手语翻译 康复护理人才培训 医院流程优化咨询等服务的陪诊师 陪护师 [5] - 针对残疾家庭困难人群免费提供陪诊服务 住院及居家陪护服务 [5] - 实践案例显示通过全病程健康档案和MDT团队可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