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大药的诞生,才是医药的未来:医药行业2026年年度策略
海通证券· 2025-11-05 10:03
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是永恒的朝阳行业,2025年全指医药表现优异,主要得益于创新药板块供给需求双向奔赴以及医疗器械板块内需复苏、外需强劲增长 [2] - 未来医药行业研究的主要逻辑将围绕需求和供给展开,内需有望持续改善,外需通过BD交易持续井喷 [2] - 中国医药行业有望逐步诞生世界级企业,在创新药等多个细分领域已走上国际舞台 [3] - 2026年投资策略应以供需结构为基石、产业升级为锚点开展细分研究 [4] 行业需求分析 - 医药行业需求增长随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波动,2009-2019年全球及本土行业快速扩容,2020-2022年受新冠需求激增,2023-2024年需求回落,2025年迎来海外BD落地导致外需井喷 [2] - 国家医保局政策从"管3万亿存量"转向"做增量",建立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药械鼓励政策持续推出,商保创新药目录即将落地,集采政策不断优化 [2] - 2024年我国药品市场销售额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4%,创新药占比约13%;医保内创新药支出约1000-1500亿元,占医保药品支出7-13%,相比欧美市场80-90%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0] 行业供给特点 - 医药行业供给体现"有限供给"特点,专利保护、政府监管导致进入壁垒高,供给变化周期以年为单位,不易陷入无序竞争 [3] -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竞争格局与国际形势变化相关,中国创新药资产得到MNC广泛认可 [3] - 中国已成为全球TOP 20 MNC第二大项目来源地,2024-2025年TOP20 MNC与中国企业交易占比从7%跃升至19%,截至2025年8月达成22笔引进中国资产的交易,占其全球交易量近20% [19] 细分行业投资机会 创新药 - 全球创新活跃,中国产业升级持续,2026年肿瘤领域核心主线下一代IO+ADC将陆续读出POC数据,关注pan-KRAS为代表的肿瘤精准治疗突破 [5][29] - 代谢领域MNC持续布局amylin、长效、smGLP-1、小核酸等下一代减重资产;自免领域B细胞清除赛道突出,从自体CAR-T、TCE到in vivo CAR-T布局有望改变治疗范式 [5][29] - 小核酸领域迎来从肝内到肝外、从罕见病到大适应症的1到10元年 [5][29] - IO2.0+ADC将成为肿瘤领域未来10-15年最广谱的治疗范式,2026年是相关数据首次发布的一年 [32] 医疗器械 - 2026年内需有望逐步复苏,出海逻辑持续兑现,关注国产化率低、出海空间大的板块 [6] CXO - 全球需求逐步回暖,生物安全法案未对中国企业竞争力形成本质影响,外需关注业绩确定性,内需关注边际改善 [6] - 2024年全球创新药领域投融资303亿美元(+20%),其中国内投融资43亿美元(-10%);2025Q1-Q3全球投融资187亿美元(-13.3%),国内投融资31亿美元(+2.1%),呈现改善趋势 [74] - 本土CXO工程师红利、基础配套设施、环保人力成本、快速响应及交付优势显著,在前沿药物范式如多肽、ADC、寡核苷酸等领域实现对印度等大幅领先 [84] 政策环境支持 - 国家支持创新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生物医药领域为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52] - 2025年7月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稳定医保内创新药价格,鼓励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 [52] - 集采政策不断优化,第十一批集采重设中标模式避免唯低价论,优化报量规则,打击围标串标;2018年至2025年初集采累计节省医保资金4400亿元,其中约80%(3600亿元)用于谈判药完成创新药腾笼换鸟 [55] 企业基本面改善 - 制药板块大部分公司已摆脱负面因素进入基本面向上区间:大型药企收入和利润持续震荡向上;中型药企在2H22探底后持续走强;商业化biotech从2025年开始盈利,多家头部公司2025-2026年持续扭亏 [60][64] - 百济神州1H25净利润6.84亿元,预计2025年盈利;信达生物1H25净利润8.34亿元,预计2025年盈利;多家biotech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盈利 [65] 全球医药企业格局变化 - 礼来稳居全球市值第一(7993亿美元),Tirzepatide(248亿美元)大单品高速增长及下一代减重资产布局领先 [9][11] - 诺和诺德排名从第4退至第8(1772亿美元),司美格鲁肽受替尔泊肽竞争超预期且下一代减重管线断档 [9][11] - 恒瑞医药排名前进5名至第19(590亿美元),创新药管线研发和商业化全面兑现,重磅BD持续落地 [9][11] - 百济神州排名前进9名至第29(385亿美元),泽布替尼全球商业化进展超预期,管线进展积极 [9][11] MNC BD交易动态 - 1H25 TOP MNC累计支付BD首付款及M&A金额约244亿美元,对比全年约580亿美元BD额度使用约一半 [14] - 面对不同LOE压力的MNC有不同BD策略:LOE压力大的偏向引入后期资产(如BMS、罗氏、强生、GSK);增长良好的偏向引入早期资产(如艾伯维、阿斯利康、诺和诺德、礼来、安进) [14] - 2025年MNC达成3亿美元以上交易呈现两种趋势:在既有优势领域引入新技术巩固优势;通过管线、公司收并购拓展新治疗领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