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领域反垄断
icon
搜索文档
破除垄断 为民监管——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成效纪实
中国经济网· 2025-08-27 17:54
医药反垄断执法成效 - 市场监管部门2024年上半年办结5件医药垄断案件 罚没金额6.23亿元[4]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价格从7.2元/支降至0.45元/支 降幅接近94%[2] -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等垄断案件查办后 患者用药成本与医保支出实现双下降[3] 原料药垄断行为案例 - 津药药业等4家企业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联合推高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 从8000元/公斤涨至1.3万元/公斤[2] - 原料药涨价导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价格从0.35元/支暴涨至98.76元/支 涨幅达282倍[2] - 2018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处罚葡萄糖酸钙 盐酸溴己新等原料药垄断案件 涉及先声药业 扬子江药业等企业[4] 执法机制创新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上海信谊联合等3家企业及相关人员处以50万元罚款 首次追究个人责任[5] -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对垄断协议组织者郭某某处顶格罚款500万元 首次追究组织者法律责任[5] - 实现企业+组织者+责任人三重惩戒机制 对主动提供证据当事人依法减轻处罚[5] 行业合规建设 - 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2025年将发布《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6] - 市场监管部门开设反垄断合规讲堂 推动企业从罚得痛向防得牢转变[6] - 医药企业需加强竞争合规体系建设 开展合规自查并优化业务环节[7] 政策导向与行业影响 - 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加大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 保持利剑高悬高压态势[3] - 反垄断执法有助于规范医药市场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3] - 通过竞争促进创新增进民生福祉 为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合规动力[6][7]
四家药企联合涨价被罚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7:56
反垄断执法案例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两起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案例 其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涉及四家企业通过共同涨价将价格从每公斤8000元上涨到1 3万元 [1] - 四家企业包括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 [1] - 2021年11月起 自然人郭某某组织四家企业达成停止价格竞争 共同涨价的协议 随后同步停止对外供货并共同提高价格 [1] - 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 四家企业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销售价格从每公斤8000元上涨到1 3万元 [1] - 该行为排除 限制了市场竞争 抬高地塞米松磷酸钠制剂价格 推高医保负担与患者成本 [1] 行政处罚结果 - 对自然人郭某某顶格处以罚款500万元 [2] - 对四家企业没收违法所得 并分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 合计3 54亿元 [2] - 对四家企业中四名责任人员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 [2] - 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罚没合计3 62亿元 [1] - 今年3月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垄断案涉嫌企业被罚没合计2 23亿元 [2] 行业影响 - 原料药企业联合涨价行为直接推高医保负担与患者成本 [1] - 该案例显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 [1][2] - 首次对有关人员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