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弹道跳跃式返回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人民日报· 2025-08-18 16:22
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总体进展 -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1]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 月面着陆器"揽月"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1] - 各系统研制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 中国人登月梦想正逐步实现 [1] 登月工程战略意义与经济效益 - 月球是地球唯一天然卫星 平均距离38万公里 可作为外太空科学观测实验室和深空探测中转站 [3] - 航天工程投入产出比达1:15 即投入1元产出15元 [3] - 载人登月工程带动尖端工艺、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3] 运载火箭系统突破 - 现役最大推力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仅8吨 远低于载人登月所需的27吨级要求 [5] - 全新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 具备27吨级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具有高可靠高安全特性 [5][6] - 采用两枚火箭分时发射模式 要求极高入轨精度和发射窗口灵活性 [6][7] - 火箭实行两种构型设计 兼顾登月任务与近地轨道任务 [7] 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革新 - "梦舟"飞船可搭载最多7名航天员 同时支持登月与近地空间站任务 [9] - 飞船自主承担逃逸系统职能 能在紧急故障时将航天员带离危险区域并安全返回 [9] - 具备更强轨道机动能力和更全面的生命保障系统 [9] 月面着陆与活动系统 - "揽月"着陆器作为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 支持航天员月面驻留活动 [11] - 采用自主避障算法实时感知月面障碍 灵活调整下降轨迹确保安全着陆 [11] - 通过地面模拟试验验证月面低重力环境(1/6地球重力)与复杂地形适应性 [11] - 航天员配备"望宇"登月服与"探索"载人月球车 支持月面采样与探测作业 [10][12] 月地返回技术挑战 - 返回舱需应对高速再入产生的极端高温 热防护系统直接关系航天员生命安全 [14][15] - 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太空打水漂)技术 通过两次进入大气层实现有效减速 [15] - 首次进入大气层减速后跳出大气层 第二次再入时速度显著下降以确保安全 [15] - 研制智慧制导导航控制系统 确保返回过程精准可控 [16] 探月工程基础支撑 - 中国探月工程已完成绕(环月探测)、落(月面软着陆)、回(采样返回)三期任务 [18][19][20] - 探月四期工程目标包括月球背面软着陆采样返回及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 - 前期探月成果为载人登月提供技术经验与工程支撑 [16]